如果把所有通行中的鈔票和硬幣全部加起來的話,你將擁有多少錢?經過一系列換算后,我們將得出的數字稱作“M0貨幣供應量”。這包括人們手上的現金、銀行金庫中的現金以及聯邦儲備銀行中的所有存款。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提供的數據,2009年7月M0貨幣供應總量為90860億美元。聽上去這個數字很龐大,但再聯系一下美國的總人數您就不那么覺得了,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統計,當月美國人口數量為307212123。 如果將這些金錢平均分配的話,每個人大約只能得到3000美元。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對此解釋說,在任何一段時間內,大約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M0貨幣供應量被外國人把持著。
其它的貨幣基本由聯邦儲備銀行持有,他們將這部分貨幣劃分為三種形式,分別稱作M1、M2、M3貨幣供應量。
M1 ——M0加上活期帳戶、支票帳戶、旅行支票帳戶中所代表的的現金總量。2009年7月,美國M1貨幣總量為165560億美元。
M2—— M1加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帳戶及小額貸款中所代表的現金總量。2009年7月,美國的M2貨幣總量為832680億美元。
M3 ——M2加大額貸款中所代表的的現金總量。但從2006年3月起,聯邦儲備銀行不再將M3作為經濟參考指標。當月,M3貨幣總量約為1030000億美元。
通常我們使用M2作為衡量財富總量的指標,因此多數人會被告知2009年7月世界美元總額約為830000億美元。
盡管聯邦儲備銀行無法準確地說明美元究竟存在于哪里,但它能通過這種方式判斷全球美元總額約為多少。每當中央銀行對現金流向不明時,通常會嘗試各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加印鈔票能輕而易舉解決一些問題,但從長遠來看,會導致更多問題出現——“辛巴威幣”就是一個反例。
2000年,津巴布韋因過量印發貨幣而導致嚴重后果。那年,大批津巴布韋勞動者的離開導致了本國財政系統的癱瘓。為了保證公共項目的支出,津巴布韋財政部印發了過量的貨幣,當時被稱作“辛巴威幣”。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貨幣本質上和其它商品一樣:過量會導致貶值。因此正如我們先前所知,通行貨幣量過多則會出現通貨膨脹現象,致使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也就是說購買同樣的商品要比過去花更多的錢。在21世紀初的十年中,我們經歷了由“辛巴威幣”引發的極度通貨膨脹時代。經濟學家說,那時辛巴威幣貶值的速度超乎想象,幾乎每1.3天商品價格就要翻一倍。結果到2008年末,津巴布韋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百分之516,000,000,000,000,000,000。
津巴布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以毒攻毒”,他們印發了大量高面額的貨幣用以緩解通貨膨脹。其中一種紙幣的面額高達1萬億元(實際價值僅僅相當于30美元,2009年1月)。最終后果不堪設想,津巴布韋政府不得不完全放棄使用本國貨幣,轉而使用美元和南非的“蘭特”(南非通用貨幣)作為本國的通行貨幣。
但是為何政府會印發出面額高達1萬億的貨幣呢?原因很簡單,他們連本國范圍內究竟流通著多少本國貨幣都無從判斷,更不必說全球范圍內本國貨幣的總量了。
(答案整理自博聞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