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食鹽中為什么必須加碘?

    為防治碘缺乏病,我國于1995年推行食鹽加碘計劃,到如今已近20年了,應該說成效顯著。可是眼下有關碘攝入過量、停止食鹽加碘的呼聲不斷,甲狀腺疾病與碘鹽的關系也成為公眾十分關心的話題。日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重點實驗室發布報告,稱我國依然存在碘缺乏病的風險,必須堅持食鹽加碘政策。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根據我國兒童尿碘中位數的監測結果,將中國描述為“超過適宜量”。此后沿海地區的兩會代表以及媒體密切關注,某些沿海城市已經非正式地允許銷售非碘鹽,并且呼吁放開非碘鹽的銷售。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重點實驗室采用總膳食研究方法開展了中國居民以及沿海地區居民的膳食碘攝入量的研究。研究報告認為,在我國,碘鹽是補碘的主要載體,例如上海市居民實際膳食碘攝入量的63.5%來源于碘鹽。由于一般在我國上市的營養補充劑中均不含碘,如果食鹽不加碘,那么膳食碘攝入量將恢復到食鹽加碘以前,并且使得我國十多年來防止碘缺乏病的努力蕩然無存。

    中國居民膳食碘攝入量較高的地區在內陸,而不是沿海。食鹽的消費量過高是導致內陸省份膳食碘攝入量較高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鹽消費量水平為5克/天,而2002年全國營養調查中食鹽的消費量為12克/天。海產食品尤其是動物性海產食品的含碘量較低,植物性海產品(如海帶、紫菜)雖然碘含量較高,但是我國居民的攝入量較低,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碘。

    研究報告認為,我國存在碘缺乏病的風險,尤其是育齡婦女,孕期前和懷孕期間,必須保證充足的碘攝入量。研究發現,育齡期婦女的膳食碘攝入量相對較低,有10%左右的人群膳食碘攝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30%低于推薦每日攝入量,存在影響胎兒碘營養狀況的風險。

    研究發現,10年來我國食鹽的消費量下降了31%,這可能與營養宣教以及慢性病防治的宣傳有關,例如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分別下降至每天8.4和7.7克。報告認為,盡管降低食鹽攝入量是一個積極的發展趨勢,但這同樣將減少膳食碘攝入量,特別是在食鹽加碘水平下降的情況下,因此可靠和有代表性的監測就變得更為重要。

    (答案整理自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 發表于 2013-10-19 00:00
    • 閱讀 ( 1602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