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投資了一個有趣的項目,這是一個食品生產項目,他出資65萬英鎊(約合100萬美元)讓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研究者從實驗室培育出試管牛肉。而由該大學研究者——荷蘭科學家馬克?波斯特培育的世界上第一個試管牛肉漢堡于2013年8月在倫敦亮相,并舉行了試吃活動。
試吃活動上,兩名志愿者——奧地利食品研究員漢尼?魯特茲勒和美國美食評論家喬什?斯喬瓦爾德品嘗了這款用試管牛肉制作出的漢堡。魯特茲勒當著現場觀眾的面咬了一口漢堡,細細品味后他說:“試管牛肉的口感與普通牛肉接近,但沒有普通牛肉多汁。不過我希望它的肉質更柔軟一點。”斯喬瓦爾德則指出:“試管牛肉脂肪不多,咬起來與普通漢堡差不多,但味道存在明顯差異,整體感覺不錯。”
在過去的7年時間里,波斯特一直致力于用干細胞培育試管肉。干細胞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在最初的嘗試中,波斯特曾培育過老鼠肉并取得成功,后來培育試管豬肉,利用的是魷魚或者扇貝這樣的彈性組織。最后他將培育目標鎖定為牛肉。那么試管牛肉是怎么做出來的?
這個培育過程歸納起來需要4個步驟。第一步是從牛的肌肉中獲取干細胞,而且是采用無害的活體提取方式;第二個步驟是在營養液體培養基中培育細胞,直至細胞繁殖30倍,形成類似未煮熟雞蛋那樣的粘性組織;第三步是將細胞與彈性膠原質混合在一起并固定在培養皿內Velcro的“錨點”上,在錨點之間,細胞自行組織,形成肌肉條,隨后通過電擊讓肌肉條不斷收縮;最后一個步驟是將數千個直徑約合0.5毫米略帶桃色的黃色細條狀肉條切碎并與200塊實驗室培育的動物脂肪混合在一起,而后放入一個肉餅模子。制作一個約合142克的試管漢堡大約需要2萬根肉條。肉餅中的其他非肉類成分則包括鹽、蛋粉和面包屑,同時還添加了紅色甜菜根汁和藏紅花等天然色素,為牛肉上色。
但是,這種由試管牛肉制作的漢堡并不是大眾消費品。它成本極高,達到令人驚訝的25萬英鎊(約合38萬美元)。而波斯特認為這種試管牛肉將在10年內走進超市,當然也需要經過安全檢測,并且將讓食品業發生革命性變化。此外,波斯特還表示他研發的技術可用于培育絕大多數動物的肉,甚至包括老虎、大熊貓等珍稀動物,雖然這種需求必然會遭到質疑。
(整理自蝌蚪五線譜)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