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癌癥之王”哪家強?

    日報之前的文章癌癥也有戰五渣,講述的是一些侵襲能力很低,但卻讓不少患者背負上沉重精神負擔的癌癥。而癌癥既然能得到“眾病之王”的稱謂,和它們當中大部分成員的高侵襲能力、快速進展和較低的生存期也是密不可分的;而在腫瘤學界,關于那些侵襲能力較高的癌癥的治療,依然是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那么“癌癥之王”到底哪家強?不妨看一看這篇文章的解讀。

    肝細胞癌(HCC)

    在我國,由于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較高(成年人口攜帶率≥8%),HCC一直是非常常見的癌癥,發病人數高達30萬/年,死亡率也總是位居前列。HCC的早期表現極為隱匿,一旦進入晚期則侵襲轉移速度極快,加之極度缺乏對它的有效療法,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殺手”。除了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其他不少因素也能引發HCC。例如較為常見的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肝)、發病率日漸增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常出現于發霉谷物、工藝不合格的壓榨油中的黃曲霉素,能促進乙肝患者發生HCC,但對正常人的影響尚不明確。

    HCC一旦表現出經典的黃疸、腹水等癥狀,患者即為晚期,幾乎不可能治愈。然而不幸的是,關于HCC的早期篩查手段并不十分可靠: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既容易造成誤診,也容易造成漏診;超聲檢測倒是經濟實惠,準確度也較高,但對普通人并無意義。不過除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外,HCC幾乎總是來源于肝硬化,因此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監測AFP水平,并接受肝臟超聲檢查,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值得高興的是,早期發現的HCC治療起來并不困難,患者也較容易治愈。如果患者沒有或僅存在輕度肝硬化(40%的亞洲患者都符合這一條件),手術切除腫瘤或腫瘤所在肝葉即可治愈,根治性手術死亡率不高于1%~2%,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達50%~70%。無法接受手術,但符合米蘭標準(單個腫瘤直徑<5cm,或3個病灶以內且最大直徑<3cm的多發腫瘤)的患者可接受肝移植手術,5年生存率可高達70%,復發率低于15%。有些患者可選擇射頻消融術(RFA),生存率與外科手術相似。

    然而HCC一旦進展到晚期,幾乎所有治療方法都將不再有效。HCC自身對全身化療不敏感,反而會招致嚴重副作用;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向腫瘤供血大動脈內注入化療藥物后堵塞動脈)有一定療效,但僅能用于肝功能不差的患者;唯一有效的藥物是靶向藥物索拉非尼(多吉美),能平均延長2個月左右的生存期,但價格昂貴,且同樣具有一定副作用。

    胰腺癌[1]

    HCC的特點是早期好治療但不容易發現,晚期難以治療。但說到胰腺癌這個令無數腫瘤醫生聽起來都要戰栗的癌癥,它可不僅僅是難以發現、晚期難以治療這么簡單。被不少醫生說成是“癌王”的胰腺癌,從早期到晚期都有著極為恐怖的侵襲性、極低的生存率,況且幾十年來也少有療法對胰腺癌有效。

    傳統上來講,“胰腺癌”一詞同時包括兩種特性不同的腫瘤——胰腺外分泌癌和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NET),由于后者的侵襲力和治療難度遠遠弱于前者,目前“胰腺癌”大多用于指代胰腺外分泌癌。胰腺癌最常見于70~80歲老人,大多數患者因為腹痛(高達2/3以上)、黃疸(13%)、二者兼有(46%)或是體重減輕(有時由癌癥影響胰腺分泌胰酶的功能引起)而就診[2]。同其他大多數癌癥一樣,吸煙、飲酒均與胰腺癌發病有關,而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肥胖和胰腺癌的家族史也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

    一般而言,50歲以上、出現不明原因腹痛、背痛、體重下降或是腸道功能異常的患者,醫生都會安排影像學檢查(如胰腺CT)以排除胰腺癌。由于胰腺癌的典型癥狀通常只在腫瘤侵犯到其他器官時才會出現,因此只有10%~20%的患者能夠接受胰腺癌手術[3],近80%的患者在診斷時便已失去手術機會[4]

    即使能夠接受手術、化療等積極治療手段,胰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依然近乎恐怖。接受根治性手術的胰腺癌患者,平均僅能存活11~18個月,5年生存率僅為10%~15%[5]。一旦患者進入局部晚期,這一數字便會迅速下降到約6.3%,至于已經發生轉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1.6%。更何況,目前對胰腺癌有效的療法少之又少。含化療藥物吉西他濱的治療方案自1998年開始即為胰腺癌治療“金標準”,但副作用較大。靶向藥物厄洛替尼、特殊化療制劑Abraxane(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是最近出現的治療胰腺癌的方法,能小幅提升生存率,但價格昂貴。

    尤文(Ewing)肉瘤

    尤文肉瘤屬于骨肉瘤的一種,是青年人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一向以極高的侵襲能力和治療困難而聞名。雖然從總體人群來看,它的威脅并不是很起眼,但依然并不妨礙它在“癌癥之王”的爭奪戰上有著很強的實力。畢竟,骨肉瘤本身就是侵襲能力高的腫瘤,而尤文肉瘤又是骨肉瘤中最可怕的一種。

    尤文肉瘤大多發生于20多歲的青年之中,90%的患者小于30歲。骨骼相關的癥狀(例如骨痛)往往是患者最早的表現,且經常與這一年齡常見的生長相關骨痛相混淆。手術和放療通常并不是治療方案的核心,但相當一部分患者都要接受截肢術,以及針對病灶的放療。奇怪的是,大多數患者即使腫瘤已經發生轉移,高強度化療也可以達到完全緩解(即病灶消退、沒有明顯的腫瘤證據)。但這種完全緩解往往只是曇花一現,這之中的大部分患者還會復發,并最終死于尤文肉瘤。

    如果化療和手術得當,長骨上的尤文肉瘤,治愈率可達60%~70%,但發生于較大扁平骨的尤文肉瘤治愈率低于30%。不過從總體來看,情況可謂是相當不樂觀:5年生存率低于10%(和胰腺癌差不多恐怖),幾乎一半的患者會在確診后1年內死于腫瘤。而一旦在化療緩解后復發,除非是中間間隔至少2年的無病期,否則化療毫無價值,生存期只有幾周。

    【參考文獻】

    [1] Bond-Smith, G; Banga, N; Hammond, TM;Imber, CJ.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BMJ2012, 344: e2476. doi:10.1136/bmj.e2476. PMID 22592847.

    [2] Gullo L, Tomassetti P, Migliori M,Casadei R, Marrano D. Do early symptoms of pancreatic

    cancer exist that can allow an earlierdiagnosis? Pancreas 2001;22:210-3

    [3] Cancer Research UK. Pancreatic cancer:UK incidence statistics. 2011. http://info.

    cancerresearchuk.org/cancerstats/types/pancreas/incidence.

    [4] Singh SM, Reber HA. Surgical palliationfor pancreatic cancer. Surg Clin North Am

    1989;69:599-611.

    [5] Jemal A, Clegg LX, Ward E, Ries LA, WuX, Jamison PM, et al. Annual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he status of cancer 1975-2001, with aspecial feature regarding survival. Cancer

    2004;101:3-27.

    [6] James S.Dooley, et al. 《Sherlock’s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12E

    [7] Roland T.Skeel, et al. 《Handbook ofCancer Chemotherapy》,8E

    • 發表于 2015-03-06 00:00
    • 閱讀 ( 76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