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美元符號為什么是“$”?

    在美元的英文“dollar”里面明明沒有字母“s”,為什么美元的符號($)是一條豎線穿過字母“S”呢?為什么美元符號不是橫線穿過“D”,或是設計成狗幣 logo 的樣子呢?

    好吧,其實美元符號的背后有一個故事,其中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美元符號并非美元自己的符號,而是比索(Peso)的符號。

    波西米亞狂想曲

    雖然美元和比索符號之間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但“dollar”這個詞的根源卻得從別處說起。故事開始于16世紀初的波希米亞——中歐時期的波希米亞王國位于現在捷克的中西部地區。

    當時的中歐剛剛因為銀子的開采還變得富裕強大。幾個世紀以來中歐一直在用金銀與外面的世界有著貿易往來,換來了絲綢和香料等奢侈品。當時在今天的德國東北薩克森州,蒂羅爾州境內以及波西米亞地區新發現的銀礦儲量巨大,遠遠超過了金礦。于是蒂洛爾州地區開始將市面上極小的金幣替換成了等值的大塊銀幣。進入流通的金格羅申(Guldengroschen)幣含幾乎32克的純銀,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快進到1519年,波希米亞王國的約赫姆塔爾(Joachimsthal)地區因為大量開采銀礦,終于有了足夠的儲量來鑄造自己的銀幣。這種名叫“joachimsthaler”的銀幣在鑄造工藝與純度上都對金格羅申幣做了改進,新的銀幣可以被等分割成歐洲標準的重量。這種銀幣很快成為了歐洲人的最愛,并且鑄造自己版本的銀幣也成為一種流行。英語中“-thaler”這個后綴就特用來指那些含銀量相似的不同銀幣。幾十年后,這些thaler銀幣在各個國家有了不同變體,名字也不盡相同,在斯洛文尼亞叫做“taler”,荷蘭語中叫做“daalder”,而在英語中“thaler”這個詞就變成了“dollar”。


    新世界

    歐洲因為最早開采銀礦而變得富裕,但毫無節制的開采使得歐洲境內的銀礦很快開始大大減產,當時的富人勢力開始式微,尤其隨著地理大發現的開始。西班牙在自己的殖民地上開始開采銀礦和其它礦物資源,在這之后的300年里,世界上85%的銀產量都來自當時的西屬玻利維亞,秘魯和墨西哥。

    曾一度含純銀的thaler(或dollar)銀幣因為銀礦減產而被各個國家降低了銀的含量,而這時西班牙突然晉升為世界上擁有銀子最多的國家,對于當時的西班牙來說,來自新世界的銀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在鑄幣時摻雜其它金屬。由于質量,數量和穩定性上都占優勢,西班牙古銀幣“real de a ocho”不久之后就提到了其它國家的銀幣,成為國際貿易的標準貨幣,不論是西印度群島還有遠東地區都可以見到這種銀幣。

    為了說明當時的西班牙古銀幣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讓我們來看看今日各個國家對貨幣的稱呼:

    這八個國家: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墨西哥,菲律賓和烏拉圭稱他們的貨幣為比索(Peso);中國的“圓”和日本的“円”,名字就來源于西班牙古銀幣的形狀;沙特阿拉伯的貨幣單位里亞爾(Riyal)來自于西班牙語中的“real”一詞,歷史上是使用“peso de ocho”貨幣的地區之一;當新成立的美國決定鑄造自己的貨幣并為其命名時,他們選擇了“dollar”一詞——是的,就算在當時這種源自西班牙的貨幣仍然是世界上流通最廣的貨幣。美國是歷史上首個將“dollar”作為基礎貨幣的國家,這股潮流影響巨大,之后有37個國家與9個地區效仿美國使用了“dollar”一詞命名國家基礎貨幣。

    西班牙古銀幣的影響力就是這么巨大,當今世界32%的人口所生活的國家貨幣單位叫做“dollar”,而其他國家地區的貨幣單位很多也是“dollar”一詞的變化。

    商人的才智

    現代社會中的大部分標志由來都是為了簡化書寫。手寫是件沉悶又耗時的事,標志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替代手寫的低效率。

    舉個例子,比如“and”的標志“&”來自與拉丁語中的“et”一詞,意思就是英語中的“and”。標志最初的形態是兩個字母的連寫,后來逐漸變成了單個聯合體;而“at”的標志“@”應該也是通過類似的變化走到今天,雖然沒有人確切知道這種標志的由來。

    如前文提到的,當時的西班牙古銀幣 peso de ocho 已經是全球貿易通用貨幣,沒成交一次,商人就要在賬本上寫金額加貨幣單位。這么多個字母,商人寫得心煩意亂想掀桌,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墨水!所以一些商人想到干脆就用字母“P”來代替“peso”吧,如果是復數就在右上角加個“s”角標——故事到這里其實已經結束了,但商人有錢有時間,多半也很無聊,于是他們開始研究怎么讓這么標志逼格更高更加酷炫,其中有人想到把“P”和“S”重復寫在一個位置豈不是更屌?這個想法啟發了更多蛋疼沒事做的商人,他們在紙上寫寫畫畫,終于在 1770 年的時候,最初的“P”字母已經看不出來了……這就象征了,一個新標志的誕生,具體的演化過程,還是看下圖吧:


    而因為美元“dollar”本來也是源自于西班牙的 peso de ocho 銀幣,所以標志誕生后,使用比索的國家也就都拿來用了。

    (翻譯:keep_beating;via io9)

    • 發表于 2015-03-08 00:00
    • 閱讀 ( 81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