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健康不健康,糞便能知道?

    在漸行漸遠的基因檢測市場上,有著這么一個領域,被學術界稱之為“第二基因組”。這是一個神秘的領域,不是因為它的名字,而是因為這是一個顛覆傳統基因檢測市場的產品。通過收集你的糞便,生物信息學家就可以破解你身體的健康信息,你準備好了嗎?

    “第二基因組”每分鐘都在改變

    人體的腸道生活著超過1000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遺傳信息的總和稱為“微生物組”,因為這些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共生,同時疾病息息相關,例如自閉癥、癌癥和糖尿病等,所以被人們認為是“第二基因組”。這樣的“第二基因組”每時每刻都在改變,微生物豐度的改變趨勢也被發現對人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路:第一,腸道菌豐度變化,能否反應出環境對個體健康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第二基因組”數據的解讀;第二,改變腸道菌的豐度,能否影響個體的健康?這個思路就是“第二基因組”數據的應用。

    傳統的基因檢測,更多的只是檢測個人的遺傳信息,然后通過易感基因和疾病的相關性來評估患病風險。除了針對突變DNA的基因檢測,這種終身不變的基因檢測往往只是一次性消費,并不能成為一種每天消費的必需品。但是,人體內的“第二基因組”卻是每分鐘都在改變,這是一種需要無間斷性的進行監控和檢測的數據。

    誰在應用“第二基因組”?

    許多公司已經開始為個人提供微生物數據的分析和解讀。同時也有為醫療機構提供樣本收集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其中樣本的收集和篩選,更多是的針對醫療的應用而進行的服務。

    2012年,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后MarkSmith創辦了一家非營利性組織的糞便銀行OpenBiome,專門為醫院提供糞便樣本。OpenBiome要求糞便的提供者擁有健康的腸道菌群,同時需要保證糞便新鮮以維持細菌的活性。

    2013年,一家叫做uBiome的公司在眾籌網站Indiegogo上面融資10萬美金,宣稱可以通過生物信息技術從糞便里面收集人體內的微生物數據,從而分析出人體的健康狀況。最后該公司籌集了35.1萬美金的資金,不久以后,從天使投資公司繼續募集了150萬美金。借著幾輪的投資,uBiome開始聯合一些研究機構開展大規模的人體腸道和口腔微生物的數據收集。

    目前應用“第二基因組”的思路和基因檢測類似,一方面是數據的解讀,例如uBiome的產品,另一方面是數據的應用,例如OpenBiome的樣本收集服務,可以直接和醫院進行對接產生應用的出口。

    我們準備好了嗎?

    目前對于“第二基因組”數據的解讀還存在很多的問題。uBiome的美女CEO Jessica Richman帶著11人的團隊和11人的科學顧問,一直受到公眾的質疑,《科學美國人》博客中對于該公司的抨擊甚至質疑Jessica的誠信度。據很多的用戶反映,uBiome無法提供完善的數據解讀,同時也不愿意開放數據結果給用戶的健康咨詢師和第三方的檢驗機構。

    除了消費者通過產品自愿共享自己的腸道和口腔微生物數據以外,大規模的醫療機構對于公眾的糞便進行數據收集,目前還是處于灰色地帶。以糞便收集的醫療應用中糞便移植為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還沒有出臺明確的管理制度,基本處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去年2月份,FDA發布了一個新的糞便移植指南草案,指南中提到,患者或者醫生應該明確知道糞便的捐獻者。但是,對于口腔微生物而言,未來要走上規范化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如此,塑造我們“第二基因組”的想法還是很吸引人的。目前我們已經知道,改變胖子的腸道微生物能夠“變成”瘦子,分析腸道菌數據能篩查出大腸癌等。

    同時公眾需要知道,相關性不等于因果關系,研究中使用的小鼠腸道菌和人類還是差異很大的,目前技術對于微生物分類還沒有達到解讀需要的細致程度等。

    只有知道這些,你還想要測自己的“第二基因組”,那就是準備好了。

    • 發表于 2015-02-24 00:00
    • 閱讀 ( 625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