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怎樣發現并命名一顆小行星?

    前不久,NASA公布的信息顯示,第41981號小行星已經被命名為姚貝娜,一時間,引起許多人在網上討論起小行星的命名規則來,那么,小行星的命名規則到底是怎樣的呢?還有,怎樣發現小行星?哪里最能發現小行星?

    小行星的命名規則

    在人們的心目中,太陽系中帶“星”字的天體都是很神圣的。事實也是如此,在早期發現的天體中,天文學家們多以希臘或羅馬神話中的各種“神”來命名。比如谷神星、冥王星等等。然而,神有限,太陽系中各天體的數量目前卻沒有一個上限。包括什么六頭怪星、史神星、卵神星等等,能用的基本上都用了,但還是不夠。

    幸好還有現實中的“神”,比如牛頓、愛因斯坦等等。然而,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的增多,現實中的神也不夠用了。

    所以,后來,甭管你神不神,有點貢獻有點影響力就行。于是,就出現了不少以明星命名的小行星。

    小行星是目前唯一可以由發現者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話是這么說,你可以命名你發現的小行星,但是,前提是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

    所以,要想讓小行星的命名比較容易獲得通過,有一些基本規則,比如活著的軍事和政治領導人物不適合作為小行星的名字,除非過世已經超過100年;商業公司的名字和寵物的名字也不適合拿來當小行星的名字等等。

    規則是有了,但抵不住小行星數量的暴增,不少天文學家和業余天文學家,他們發現的小行星居然高達兩千多顆,貢獻不小,估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人對他們都很熟悉了,所以,他們上報的名字比較容易通過,以至于,發現者的愛人、母親、曾祖父、外祖父、同學都可以作為小行星的名字。

    命名一個小行星不容易

    有人以為,業余天文學家都能發現上千顆,那我努把力,是不是也能發現十幾顆并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姨命名?

    答案是,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實際上,把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的業余天文學家楊光宇,可是個不簡單的人,首先,他的觀測裝備很強大,因為他比較有錢,是一位商人。

    早在1999年楊光宇就開始搜尋天體,他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擁有名為“沙漠之鷹”私人天文臺,專門從事小行星和其他星體的搜尋工作。至今已經發現2000多顆小行星,在全球業余小行星搜索者中排行第二。他最出名的一件事是,2002年發現了名為“J002E3”的天體,如果J002E3只是個小天體,倒也沒什么,但后來被證實是阿波羅12號登月火箭的第三節。

    就算你有錢,買得起裝備,并且有毅力,持續不斷地觀測,終于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你以為可以命名了,但是,還早著呢。

    首先,你怎么確定這顆小行星別人之前有沒有發現過?你得在不同的夜晚觀測,比較,查詢,如果最后證實為新的小行星。此時,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將給這顆小行星一個編號,臨時的。

    如果這顆小行星有足夠多的觀測資料可以計算出軌道,就會獲得一個永久性的編號,這時,作為發現者你有機會提出建議的名字,如果這個名稱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了,那么命名才算結束。但是這足夠多的資料,并不是那么容易獲得,常常需要在小行星幾次回歸中并被觀測到才能測定,而小行星的幾次回歸,耗時有可能長達十幾年。

    最后,截至2013年2月9日,具有軌道數據的小行星共604344顆,而獲得永久編號的小行星共353926顆,已命名的小行星共17698顆。這就是說,就像掛號排隊,在你的前面還有30多萬顆已經獲得永久編號的小行星等著命名呢。

    怎樣發現一顆小行星?

    作為個人,要想發現一個新的小行星挺不容易。不是我們無能,而是正規軍太“狡猾”。天文臺的裝備很強大,發現小行星對于他們來說要容易得多,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70萬顆小行星,假設按照一天發現一顆來算,需要1900多年才能發現完。而因為探測技術的進步,絕大部分小行星都是在最近數十年內發現的。

    在過去,發現小行星是一件既辛苦又花時間的工作,小行星用肉眼看不到,即使是一些中等望遠鏡也不容易看到。過去尋找小行星,是先在夜空中找出一小塊可疑的位置,然后連續幾夜觀測,蹲守。

    后來,19世紀末,有一個德國的天文學家馬克斯·沃夫,他把攝影技術引入到小行星觀測中。這種技術的引入相當于是鳥槍換炮。

    小行星是運動的,只要讓裝有相機的望遠鏡跟隨星星的東升西落緩慢地轉動,那么,相對于背景恒星的光點,長時間曝光下的小行星會拖出一條軌跡。如此,小行星就被揪出來了。現在,大口徑望遠鏡,還有頂級的CCD鏡頭,加上各種自動化比如自動導向的技術等等,這些都讓小行星的發現變得更容易了。

    而作為個人,除了需要較強的設備,還要有一定的運氣,因為你所能看到的絕大多數小行星,基本上已經被前人發現并登記在案了。

    最后,你還要懂一定量的天文學知識,否則,小行星認識你,你卻不認識小行星。

    去哪里找小行星?

    在火星與木星的軌道之間,有百萬顆以上的小行星,這里是小行星熱鬧的大家園,我們稱它為小行星帶。2006年的數據顯示,在已經被永久編號的小行星中,有98.5%是在小行星帶被發現的。所以,要找小行星的話,這里發現的可能性最大。

    天文學家們估計,小行星帶里面的小行星,直徑在100千米以上的大約有200顆,在30千米以上的大約有1000顆,在1千米以上的則超過100萬顆。而在1千米以下的,那是數也數不清了,因為有的小行星直徑只有幾米,甚至更小。

    大多數小行星的形狀很不規則,表面粗糙,它們中有的是由硅酸鹽構成的石塊,有的含有很多的碳,最讓人憧憬的是,有的小行星是由各種貴重金屬組成的。

    很多人看到小行星帶的圖片,難免會想,探測器經過小行星帶時會不會被撞擊?

    其實,不光咱們普通人有這種擔心,就是科學家們早前也略微有這方面的擔心,但是后來,人類發射的好幾艘飛船,全都安然無恙地穿過了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在2.17-3.64個天文單位之間,也就是說這條“帶子”有兩億多千米那么寬,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還要大。所以,小行星帶的密度是很低的,探測器與小行星發生碰撞的概率低于十億分之一。

    • 發表于 2015-05-06 00:00
    • 閱讀 ( 109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