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正捧著心愛的平板電腦閱讀此文?上面一定裝了不少有趣的游戲吧,今天可告訴你,觸屏游戲已經不再是人類的專屬了,萌寵猛獸們都已經對它愛不釋手了。不信,你把它給你的貓咪愛狗試試。

科學家詹森·高曼(Jason G Goldman)說,不管是猿類、棕熊還是企鵝,它們對觸屏的喜好簡直可以稱為愛不釋手,甚至是欲罷不能。那么這到底是為啥呢?
讓我們先從幾個小伙伴的故事開始。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和多納泰羅一起住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認知生物學院里。它們最喜愛的食物當屬蘑菇、甜玉米和草莓了,而這些忍者神龜的愛好雖不是在漫畫書上除惡安良,但足以讓你大跌眼鏡。它們對平板電腦偏愛有加。同它們一道的是科學家茱莉亞·米勒·保拉(Julia Mueller-Paula)和她的同事們,他們希望以此來研究烏龜的空間感知能力。
訓練階段如下圖所示。在頭一半時間里,神龜們需要用它們的鼻尖觸碰平板電腦上右側的藍圈,而后一半時間里,它們則被要求觸碰左側的籃圈。如果它們做對了,那么美味的蘑菇就是它們的了。雖然四只小烏龜都十分賣力,但最終只有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真正搞明白了茱莉亞的意圖。

烏龜并非平板電腦的唯一買主。坎齊是一只住在愛荷華州的雄性倭黑猩猩,它最近購進了一個大型的觸屏電腦,它可以通過敲入400個圖形文字和視覺符號來同研究人員交流。而心理學家詹妮弗·馮克(Jennifer Vonk)則買了一臺特殊的觸屏電腦來研究熊的內心世界。
2012年她曾在雜志《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中寫道,數量認知也許是認知科學中最為人們了解的一個分支領域,大部分關于社群物種(包括人類、猿類、海豚、烏鴉以及鸚鵡等)的研究都涉及到了這一內容。馮克和邁克爾·貝朗(Michael J Beran)認為數理能力也許是內在于社交活動的,例如幫助記憶社群中的成員。這也正是為什么她將研究轉向了黑熊這種大型獨居動物的原因。如果數理能力與社交無關,那么黑熊應該能毫不費力地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一組足夠堅固、能抵御陣陣熊掌的觸屏送到了美國黑熊阿拉巴、布魯圖和阿輝的面前。它們正確地“拍”出了數學題的答案,也由此證實了數量認知與社會性無關的理論。觸屏電腦不但在動物行為和認知研究中越來越受到動物們的青睞。它還開始在動物福利中發揮作用。
與野外自由自在的靈長類相比,動物園里猿猴和大猩猩們的生活就實在是太乏味而缺乏挑戰了。它們不再需要尋找食物、躲避天敵、使用工具或者解決問題。因此當iPad 擺在它們面前的時候,它們簡直對它是愛不釋手了。為了確定IPad是不是真能起到鍛煉靈長類動物心智的作用,海倫·博斯特倫(Helen Boostrom)從休斯頓動物園挑選了6只紅毛猩猩和10只黑猩猩。她發現,色彩鮮亮且伴有音效的觸屏應用最能得到猩猩們的偏愛,而且和我們人類一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紅毛猩猩對觸屏應用的興趣最濃,它們最多能掌握9款軟件應用。

與青年晚輩不同的是,成年的猩猩有各自偏愛的觸屏應用。另一方面,雌性猩猩較它們的雄性同類表現出了更濃的興趣,且使用起觸屏軟件來也更得心應手。這與野外靈長類的認知情況相符,野生黑猩猩中雌性使用木棍挑食白蟻的頻率要高于雄性的同類。最后,博斯特倫補充道,更可貴的是,觸屏設備可以根據不同靈長類的需要而編寫特定的軟件應用,這可謂革新了動物園的飼養理念。(看來,某某游戲排行榜的第一名還真的可能不是人啊!!)比如,在一款名為“虛擬貓”的改進版游戲中,長島水族館的兩只企鵝就玩得得心應手。它們用它們的喙啄點改進過的觸摸屏,捕捉屏幕上東竄西逃的虛擬老鼠。它們目前的最高得分是1600分。

有意思的是,關于觸屏有一點是跨越物種的,不論是人類、紅毛猩猩、黑猩猩還是企鵝,孩子們都是觸屏游戲最忠實的粉絲。也許這是因為它們都有無憂無慮的童年,無需為繁瑣的事務操心;也許是因為年幼的它們還沒有形成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能更快地學習和適應新的設備;又或者是因為它們正在發育的感知系統對色彩鮮亮、悅耳動聽的多媒體游戲更敏感。不管是什么原因,誰都喜歡在閑暇時間玩上一會兒平板電腦。
看來,剁手病要蔓延到動物界了!我要做植物!
(編譯:李想;via bbc)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