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當中最熱的三伏天來臨,來醫院就診的面癱患者也開始增多,武警廣東總隊醫院耳鼻咽喉中心專家提醒,面癱多是由吹空調引起的,廣大市民朋友在享受清涼的同時千萬不能忽略身體健康。”南方日報的這則報道被廣泛轉載。事實上,每年盛夏,總有許多媒體做出這類“善意”的提醒。


貝爾氏面癱
面癱是指面神經損壞或創傷導致的面部肌肉無力或者完全癱瘓的疾病形式。損傷位于面神經節以上部位者稱為中樞性面癱,最常見原因是腦中風;損傷部位位于面神經節及以下部位稱為周圍性面癱。新聞中的面癱是指后者,是于1812年由蘇格蘭醫生Bell's 爵士首先描述,因此被稱為貝爾氏面癱(Bell's palsy),醫學上也曾經稱之為特發性面癱。
面神經是由腦發出的第七對腦神經,是以包含運動神經纖維為主的混合神經,每側的面神經支配該側面部肌肉運動,包括控制眨眼和眼睛閉合,面部表情肌動作運動如微笑,皺眉等,以及鐙骨肌運動。面神經內還含有支配淚腺和唾液腺分泌的副交感運動神經纖維,控制淚腺和唾液腺的分泌。此外,還含有向上傳導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覺感覺信號的特殊感覺神經纖維。

因此,一旦面神經損傷,臨床上可以表現為同側面部表情肌部分或完全癱瘓,眼瞼和嘴角下垂、流口水,眼干或過度流淚,口干,味覺障礙,以及聽覺過敏等。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癥狀通常突然開始,并在48小時內達到高峰。由于,癥狀從開始出現到出現面部肌肉明顯癱瘓通常需要幾個小時時間,這個過程經常發生在睡眠過程中,因此人們往往發現該病的發病特征是“一覺醒來出現口眼歪斜”。
在很多人的思維意識中,雞叫與天亮之間先后或者同時發生關系就能說明是因果關系,并得出雞司晨的結論。同樣的,由于夏天人們睡眠時往往開風扇或空調,因此,人們往往把睡眠中開空調與“一覺醒來口眼歪斜”歸為因果關系,得出冷風“吹出”面癱的結論。
貝爾氏面癱是如何發生的?
研究發現,貝爾氏面癱患者面神經存在炎癥、腫脹。我們知道,包括面神經在內的顱神經由腦發出,需要穿過存在于顱骨上的孔洞達到顱骨外頭面部組織。面神經需要穿過位于顳骨巖部(最厚的顱骨部位之一)被稱為面神經管是的一個狹長骨性隧道,醫學上也稱為法婁皮歐氏管(the Fallopian canal),是以發現者16世紀意大利解剖學家Gabriele Falloppio的名字命名的。
有意思的是,英語中輸卵管為“Fallopian tube”,輸卵管韌帶為“Fallopian ligament”,原因是,這兩者也同樣是以這位意大利解剖學家的名字命名的。
面神經這段穿行于狹長、迂曲而沒有可擴展性的面神經管內,一旦損壞或者收到創傷,發生的炎癥反應導致神經腫脹,“隧道”內壓力升高造成神經擠壓,目前認為這是造成面神經麻痹的主要病理過程,也稱為面神經炎性面癱。因此,貝爾氏面癱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神經卡壓綜合癥,任何面神經損傷和創傷都可以引發面神經炎癥,導致貝爾氏面癱的發生。

貝爾氏面癱的病因
具體那些原因可以導致貝爾氏面癱的發生?
從該病癥被首先描述至今,200多年過去了,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對于該病的探索和研究,對于貝爾氏面癱的具體發明原因還不是非常清楚,但是也發現了一些發病特征。
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貝爾氏面癱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但15~60歲的人更最常見。發病率通常在25~35/每10萬人之間,一個人終生患病機會約1/60。發病在兩性之間沒有差別,也沒有發現明顯季節性誘因。
貝爾氏面癱的的危險因素
雖然研究未能確定該病的病因,但研究發現,下列情況下更容易發生貝爾氏面癱:單純皰疹、普通感冒或流感、糖尿病、萊姆病、妊娠期頭痛(尤其是偏頭痛)、慢性中耳炎、高血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艾滋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節病等。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以上所列舉的只是貝爾氏面癱發生的危險因素,在大多數這些情況下,并不會發生貝爾氏麻痹。就是說,以上狀況與貝爾氏面癱發生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并不是該病的病因。
其中,因為在很多貝爾氏面癱患者血清中檢出抗一型單純皰疹病毒抗體,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一度非常接近被認為是該病的一種病因,但是由于未能檢測到活病毒DNA而未能確定。
回到本文的主題,雖然目前未能明確貝爾氏面癱的病因,但是大量研究同樣沒有發現該病的季節性因素,更沒有發現環境溫度,或更具體說吹風扇和空調增加該病發病的風險,更非引起該病的直接病因。因此,普通公眾,甚至很多醫生,出于感覺或常識,認為夏季使用風扇或空調可以“吹出”貝爾氏面癱的說法,完全沒有任何證據支持。
貝爾氏面癱的治療和預后
無論現實或者網絡上,總有很多人在吹噓自己是治療面癱的神醫圣手,保證藥到病除。人們往往發現,經過這些神醫治療的患者絕大部分還真的會痊愈,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本病是一種自限性和自愈性疾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依據病情的輕重不同約70~80%患者在2周到數周時間內逐漸痊愈,并在3-6個月內完全恢復。其他20~30%患者發生延遲痊愈,甚至極少數患者不能完全痊愈,遺留不同程度后遺癥。
這是不是意味著本病不需要治療呢?不是的。
研究證據顯示,早期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可以減少炎癥,消除腫脹,可以有效地治療貝爾麻痹,縮短病程,降低遺留后遺癥的機會。
抗單純皰疹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等早期單獨或者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也可能會獲得一定的治療好處,有助于縮短病程。
另外獲得研究證據支持的,可能會獲得利益的治療包括受鈍面部肌肉的物理刺激療法有助于在患病期間保持肌肉張力,有助于日后功能的恢復。
其他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均缺乏可靠研究證據的支持。
當然,貝爾氏面癱治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保護眼睛。由于眨眼和眼瞼閉合功能的減低和消失,眼角膜長期裸露于空氣和干燥刺激,可以導致暴露性角膜炎。因此,保持眼睛濕潤,保護眼睛外來刺激和傷害,尤其是在夜間,是貝爾氏面癱治療中重要一環。具體措施可以包括使用滴眼劑,眼軟膏或凝膠制劑。同時,佩戴眼罩也是有效的。
手術治療:貝爾氏面癱手術治療一直存在爭議。2013年一項綜述認為,目前僅有的少量低質量臨床對照試驗研究證據,不足評價手術干預治療貝爾氏面癱的利弊。鑒于絕大多數貝爾氏面癱會的自愈性傾向,通常不建議采取手術治療。
另外,有少數,約8%貝爾氏面癱患者會復發,同樣可以采取以上有證據支持爾爾治療方法進行早期治療。
【參考資料】
[1]
[2]
[3]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