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病菌到底長什么樣子?

    藍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

    是呼腸孤病毒科環狀病毒屬的成員,為該屬的代表種。病毒呈圓形顆粒,核衣殼直徑53~60nm,衣殼由32個大型殼粒組成,殼粒直徑8~11nm,病毒為對稱的二十面體。藍舌病是以昆蟲為傳染媒介的反芻動物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發生于綿羊,其臨床特征為發熱、消瘦,口、鼻和胃黏膜的潰瘍性炎癥變化。1876年首次在南非發現,此后疫區日益擴大,目前已在歐、亞、非、美和大洋洲的50多個國家廣泛發生。

    埃博拉出血熱(Ebola haemorrhagic fever,EHF)

    埃博拉出血熱是一種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多出現于靈長動物身上之人畜共患傳染病。罹患此病的人會在2天至3周內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及出疹等病征。病情后會進一步惡化為肝、腎衰竭。步入此階段,病人或會出現體內、外出血的現象,并可能在首個癥狀出現后的6至16天內,因血容量過低或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大腸桿菌

    大腸桿菌(學名:Escherichia coli,通常簡寫:E. coli)是人和動物腸道中最著名的一種細菌,主要寄生于大腸內,約占腸道菌中的1%。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除某些菌型能引起腹瀉外,一般不致病,能合成維生素B和K,對人體有益。每個人每天平均從糞便中排出1011到1013個大腸桿菌。

    EV71(Enterovirus 71)

    是腸病毒的一種,多見于東南亞地區的夏季期間,主要病征是手足口病的一系列癥狀.上包括發燒、食欲不振、喉嚨痛及口腔潰瘍等。也可能導致神經感染。

    EV71腸病毒于1969年在美國加州首度被發現,并曾于1990年代在臺灣、保加利亞、匈牙利和馬來西亞大規模爆發。腸病毒71型自1970年代開始有足見增加的傾向。

    手足口病(Foot-and-mouth disease)

    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有些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后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癥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道該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藍氏賈第鞭毛蟲(Giardia lamblia)

    又稱藍布爾吉亞爾氏鞭毛蟲、梨形鞭毛蟲,簡稱賈第蟲。屬于鞭毛蟲綱,主要寄生在人體腸道內,引起腹痛、腹瀉和吸收不良等癥狀。致梨形鞭毛蟲病(giardiasis),為人體腸道感染的常見寄生蟲之一。1681年由雷文霍克所發現并描繪下來。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舊譯人類乳頭瘤病毒)


    是一種DNA病毒,屬于乳頭瘤病毒科乳頭瘤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類型的HPV入侵人體后會引起疣或癌癥,但其他則沒有任何癥狀。

    天花(Smallpox)


    為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類傳染病。此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0年,并出現于早期的印度及中國文獻里。已死去逾三千年、長有膿皰疹的古埃及木乃伊拉美西斯五世(法老)或為史上首名天花病人。在隨后的漫長歲月里,天花于世界多個地方展開流行,并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尤其是兒童)。19至20世紀期間,多番的疫苗接種行動為防疫作出了巨大貢獻。最終,世界衛生組織于1979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于世上絕跡的傳染病。

    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后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并致命的一種疾病。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并發展為全球大流行至2003年底,已累計導致兩千余萬人死亡。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英語: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1N1)

    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所謂“H1N1”是病毒名稱的縮寫,其“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而“N”指的是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兩種都是病毒上的抗原名稱。其意思是: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第1型、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第1型”的病毒,因此,根據其結構類推,則也有“H2N2”、“H5N1”等的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共有1~16型,神經氨酸酶共有1~9型。

    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爆發時,最初世界衛生組織使用了“豬流感”(swine flu)的名稱,當初獲得大部分國家跟隨,除了以色列因為猶太教禁食豬肉而使用“墨西哥流感”。另還有豬源流感、人類豬(型)流感、墨西哥流感、北美流感、H1N1新型流感,以及2009年H1N1流感等各種不一致的稱呼。然而,沒證據顯示墨西哥是疫癥源頭,有關做法純粹出于政治、宗教考慮。后來美國豬農抗議“豬流感”名稱使人誤會病毒經豬只傳播,要求改稱為“北美流感”,歐盟隨即改稱病毒為“新流感”。

    噬菌體

    是病毒的一種,其特別之處是專以細菌為宿主,較為人知的噬菌體是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T2噬菌體。跟別的病毒一樣,噬菌體只是一團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大部分噬菌體還長有“尾巴”,用來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體內。噬菌體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體,而且經常都伴隨著細菌。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內臟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的蹤影。目前世上蘊含最豐富噬菌體的地方就是海水。

    (本文由材料館編輯整理;圖片來源:lukejerram)

    • 發表于 2015-08-08 00:00
    • 閱讀 ( 79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