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除了大白,還有什么電影教你和機器人做朋友?

    小友說:上周友心人內部的電影放映會中,我們一起看了《黑鏡》的第二季第一集,講述了失去丈夫的女主角塑造了丈夫的人工智能出來陪伴自己的故事。身邊的人紛紛都表示這樣有點可怕。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要和仿若人類的機器人一起生活,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在人工智能上,有一個說法叫做恐怖谷理論:

    恐怖谷理論是一個關于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它在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但“恐怖谷”一詞由Ernst Jentsch于1906年的論文《恐怖谷心理學》中提出,而他的觀點被佛洛伊德在1919年的論文《恐怖谷》中闡述,因而成為著名理論。


    森政弘的假設指出,由于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哪怕機器人與人類只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對行尸走肉的感覺。可是,當機器人的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于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via wikipedia)

    但是人工智能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很多復雜的部分,例如道德、例如邏輯結構。到底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如果有一天我們要與機器人一起生活,到時會是什么場景?小友今天為你推薦5部不同風格的人工智能影視作品。

    《AI》

    這部電影十分經典,獲得了很多大獎。1982年,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買下了《人工智能》的拍攝權,但因為技術原因沒有成功拍攝。后來他意外辭世,而他那位成功導演了《侏羅紀公園》的好友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幫助將這部作品繼續完成。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世界上第一個會愛人的男孩機器人被帶回家,作為患了絕癥的兒子的替代,和父母一起生活。但是后來兒子病好之后,他面臨被摧毀的局面。為了回到母親身邊,他做了很多努力。


    《I, Robot》

    即使制定了機器人三大原則,是不是就能保證機器人一定不會傷害人類?這部電影就告訴我們,機器人,也有可能造反。

    《Her》

    人工智能的電影不一定都是沖突,還會有美好和小清新,這部電影講述了人和人工智能之間戀愛的故事,獲得了奧斯卡的金像獎。斯嘉麗·約翰遜(沒錯就是那位黑寡婦的扮演者),沒有真人出鏡,只憑聲音也獲得了羅馬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這部電影糅合了浪漫和科幻,在這里你能看見不一樣的科幻,還能看見不一樣的上海。

    英劇《黑鏡》之《馬上回來》

    意外失去了丈夫又懷孕的女主角,嘗試用自己丈夫在社交網絡留下的信息來塑造一個具有自己丈夫人格的人工智能。通過跟人工智能交流來獲得支持,后來還不斷地補充其它資料,前面這部分跟《Her》有點像,不一樣的是女主角甚至還為了“他”制造真正的實體……

    英劇《Humans》

    最近開始播放的英劇,講述講述一個家庭因為父母工作忙碌而不夠時間精力看顧小孩,于是買了一個高仿真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回家,當機器人介入了家庭,會發生什么事呢?

    小友說:如果有一天我們的人工智能強大到像電影里面一樣完美的男票/女票,床上功夫一流,愛你,了解你,對你百依百順,這樣的人你想要嗎?在評論中告訴我們吧。

    • 發表于 2015-08-07 00:00
    • 閱讀 ( 95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