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八一八《羋月傳》里被玩壞的歷史

    近期打著歷史劇旗號的年度神劇《羋月傳》如火如荼地上映了,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地鐵上,到處都能看到聽到對《羋月傳》劇情的討論。而“黃歇是國民初戀”的言論更是被一些營銷號傳播開來,甚至有部分媒體報道《羋月傳》激發了學歷史熱潮,鼓勵人們通過看電視學歷史。在此我只想說,《羋月傳》并不適合歷史學習,因為它里面不符合歷史的東西不少,一不留心就出現明雷和暗雷。

    商鞅這么拼,秦王駟為什么要處死他?

    第一集開頭就是一顆暗雷。為秦國變法多年商君被以謀反的罪名抓了起來,秦王駟站在城樓上,向即將受到車裂(五馬分尸)之刑的商鞅發表了一通復仇宣言。于是整部劇就在這樣一個秦王登基向仇人復仇的基調下開始了。如果此前并未了解過秦王駟與商鞅恩怨,你也許認為商鞅僅僅是割掉了秦王老師的鼻子,秦王登基后變殺掉商鞅來報仇。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歷史上的秦王駟雄才大略,度量極大。他研習商君之法,知道此法是改變國家命運,把秦國從弱國變成強國的手段。但是因為變法嚴重傷害了秦國的舊貴族的利益,使得特權階級失去了權勢,而這些舊貴族直接影響著秦國政局走向。新王登基,必須要贏得舊貴族的支持,而殺掉商鞅討好舊貴族穩定國內局勢是最好的選擇。因此,你會發現秦王駟殺掉商君之后并沒有廢除商君之法,這也是出于新王對商君為秦國做出貢獻的肯定。

    親,你喊錯名字了!先秦時期姓氏叫法有講究

    而緊隨著暗雷的就是一顆明雷。讀完上一段,你會發現我通篇都在用“秦王駟”而不是“嬴駟”(雖然當時秦國距離稱王還有個幾年)。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并不叫“嬴駟”,而是叫“趙駟”。先秦時期,姓與氏是分開的,其含義也是不一樣的,姓是血緣關系的象征,而氏是地位關系的象征。

    史記記載,“秦之先為嬴姓,其后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史記·秦本紀》)”。所以,秦國國君是嬴姓趙氏。而在先秦,男子的名稱是“氏+名字”,比如秦始皇姓嬴、氏趙、名政,那么他就叫做趙政。在先秦所有的典籍里,從來沒有過“嬴政”這種說法,因為這種“姓+名”的稱法在先秦是不存在的。由于氏代表的是地位,而姓代表的是血緣關系,如果誤將男子的姓當做氏來稱呼,不但錯誤,而且還容易讓別人誤會你瞧不起他的地位,同樣的錯誤還有(前)楚懷王的名字。楚國國君姓羋氏熊,因其先祖名字為熊,便用熊來做氏,所以(前)楚懷王的名字是熊槐而不是羋槐。說到羋,又不得不提華陽君羋戎,他的名字同樣不能叫“羋戎”。歷史中只記載了華陽君是宣太后的弟弟,并沒有提供他的姓氏,但是按照先秦男子命名法則,羋作為姓是不能直接和名字放在一起稱呼的。這里絕對是編劇不用心,因為后面出現了屈原、昭陽、靳尚三個人,他們三個全都是羋姓,分別是屈氏、昭氏和靳氏。既然編劇都知道了這三個人是用氏來稱呼,而不是用姓的話,那么就不可能出現“羋槐”、“羋戎”這兩個情況,除非那三個人的名字完全是誤打誤撞。

    不過說到姓氏,另外一顆明雷就是女主角“羋月”了。先秦女子稱姓而不稱氏是正確的,但是命名的規則卻與男子相反,男子是“氏+名字”,而女子則是“名字+姓”。但是由于女子的名不能隨便說,只有提親的時候才可問到,所以能記載留下來的很少。后人在史料中記載的時候,便用其國號、丈夫名字、丈夫的氏來當做名字,比如我們熟知的“烽火戲諸候”的褒姒,她是包褒國人,姓姒;沉魚落雁中負責沉魚的的西施,她姓施,住在村西;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她姓姜,是家中長女因此叫孟姜。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此“羋月”的正確叫法應該是“月羋”,同樣的還有“茵羋”和“姝羋”。

    羋月與黃歇真的是青梅竹馬?

    而整個電視劇最大的槽點莫過于被媒體追捧的“國民初戀”黃歇了。歷史上的春申君黃歇可是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的弟弟。如果真按照編劇的劇本設定,“羋月”是懷王的妹妹,那么所謂的“國民初戀”黃歇就和羋月上演了一場“不倫之戀”,一個是姑姑,一個是侄子,《神雕俠侶》里面的經典橋段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而說春申君是楚懷王的兒子,除了有同時期韓非子的文字記錄,還有就是春申君名列戰國四公子之一。所謂公子,即國君的兒子,我們熟知的公子小白即齊桓公,他是齊僖公的兒子,所以春申君一定是某位國君的公子。有人說他叫做黃歇,以黃為氏,他是不是黃國的公子?答案是并非黃國公子,因為黃國早在三百年前便被楚國滅掉了;因此黃歇只能是楚國的公子,根據他的出生時期,也就只能是懷王的公子。但是為什么楚王氏熊而春申君氏黃呢?因為熊這個氏是楚王特有的,其余人不得使用。而春申君做不了楚王,其封地恰好是古黃國,所以便以黃為氏,稱黃歇。

    不過該劇也誤打誤撞編出的一個故事倒沒有違背歷史,就是秦趙向楚國求親。說秦趙向楚求親沒有違背歷史并不是說真有此事,而是秦國、趙國都可以向楚國求親。這句話有點繞,但是意思就是秦國和趙國具備可以向楚國求親的資格。因為在先秦有這樣一個風俗,就是“同姓不婚”,所謂“同姓不婚”就是姓相同不能結婚,但是氏相同是可以結婚的。因為先秦時期,姓是不能變更的,相同的姓代表著存在一定的血緣關系,無論說是遠房還是近房。而一個人的氏是可以隨著他的地位和封地變化而變更的,因此同氏不同姓的人一定沒有血緣關系。那么回到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他們的姓氏分別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姓與列位諸侯都不同的只有楚國和齊國,因此這兩國的公主可以嫁到其余六國中的任何一國,所以秦趙兩國都可以向楚國求親。但是因為秦趙兩國同姓同氏,因此不可能存在婚姻關系,通過此法我們可以判斷,秦始皇趙政的母親趙姬絕對不是嬴姓,而她的名字趙姬更是反映出她極可能是姬姓的趙國女子。掌握了這些方法,他們都是可以相互印證的。

    總之,作為茶余飯后的消遣來看看還可以,拿《羋月傳》當學歷史的材料,真的是不靠譜,因為你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有一顆明雷或暗雷等著你。

    參考文獻:

    [1]駱春榕.《史記》所見秦始皇姓氏辨析[J].黑河學刊,2011,(10):71~72.

    [2]劉國鈞.淺談『同姓不婚』[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6):70~72.

    [3]劉曉東.先秦同姓不婚觀考索[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9,(4):34~38.

    [4]駱科強.春申君的身份及其生年的大致推定[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2):40~44.

    [5]祝軍.嬴姓源流論考[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5):136~138.


    (作者:王維鈞,歷史學、經濟學科普作者,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 發表于 2015-12-14 00:00
    • 閱讀 ( 79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