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傻事?

    保羅斯是個聰明人——天普大學的數學教授、寫過多本暢銷書、能在現有的任何智力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然而他卻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2000年初,保羅斯以47美元每股的價格買入世通公司股票,這個購買行為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當該股票在年底跌到每股30美元時他還在繼續買入,這種做法就非常不明智了。當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該賣出而非買入時,保羅斯教授仍堅信只要在股票走低時繼續買入,一旦回漲他就能挽回之前的部分損失,哪怕股票已經跌到了5美元。

    2002年4月19日股票回彈到7美元時保羅斯總算下決心賣出,可那天又恰逢周五沒趕上休市……直到下周一股票再次跌了1/3后,他才終于結束了這場磨難。保羅斯之后對他當時違背了所有健康投資策略的心理狀態進行了反思,他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聰明人,自己的行為簡直愚蠢至極。

    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傻事?

    就我們一貫的想法,“高智商”人士往往才思敏捷、舉一反三,他們應該可以一步登上金字塔頂端、不應該犯些低級錯誤才對,可為什么他們也會如此“不靠譜”?“高智商”們究竟“高”在了哪里?他們的高智商真的能讓他們做出最正確、明智的決策嗎?

    為了對比“高智商”和“普通人”在思維決策能力上的不同,33IQ網以問卷調查形式收集了2000余份回答,其中有效問卷1957份,分別來自“高智商”用戶和“普通”用戶。

    如何區別“高智商”用戶和“普通”用戶?

    “高智商”組別的回答均來自33IQ網OTF Club會員。OTF Club是由33IQ網建立的一個高智商俱樂部,所有會員入會時均需要在入會測試(常規智力測試)中達到135分以上。

    P.s.依照離差智商的計算標準,人類的智力水平符合正態分布,大多數人的智力處于中等水平,且IQ均值=100,σ=15,離平均數越遠則獲得該分數的人數越少,而達到130(+2σ)即表示其智商已經超過了97.72%的人。

    “普通”組別用戶來自33IQ網、微信、微博、貼吧等各種渠道,最真實地反映了不同用戶的想法。


    通過14道選擇題和排序題,我們試圖分析出智力水平不同的人群對星座、算命、外星人的看法,以及在三段論、條件推理、事件發生的基礎概率評估、百科常識上的思維決策正確率是否存在差異,從而佐證“聰明人也會做傻事”的觀點。

    以下是問卷內容及分析結果。

    1.觀念描述類問題

    問卷的前3題為觀念描述類問題,僅代表個人看法的不同,不計入“傻事”的佐證范疇。

    1.你相信星座嗎

    2.你相信算命的結果嗎

    3.你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嗎


    就百分比的對比結果而言,相信星座和算命結果的高智商人士略少、同時他們也更多地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但就統計分析結果而言,高智商和普通用戶在這3個問題上回答的差異并不顯著。也就是說,并不能證明二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存在明顯的不同。

    2.三段論


    在考察三段論推理的題目中,就百分比的對比結果而言,高智商人士的正確率均高于普通用戶。且就統計分析結果而言,高智商和普通用戶在這兩題上回答的差異均達到了顯著(三段論①**、三段論②*)。也就是說,二者在能否正確判斷三段論的問題上確實存在明顯的不同,高智商用戶要略勝一籌。

    “三段論”相關的問題共有2題,分別是:

    前提1:所有生物都需水。

    前提2:玫瑰需要水。

    因此,玫瑰是生物。

    上述結論在邏輯上是否有效?

    前提1:所有的昆蟲都需要氧氣。

    前提2:老鼠需要氧氣。

    因此,老鼠是昆蟲。

    上述結論在邏輯上是否有效?

    正解:兩題均為無效

    邏輯相同的2個三段論推理,為何正確率會出現不同?

    上述兩題中有一點我們無法忽略——玫瑰問題里“玫瑰是生物”是合理的,而在老鼠問題里“老鼠是昆蟲”的結論即使不看前兩句,我們也能判斷出是錯誤的!理性思維的情況下,人們關于自然世界的已有知識應獨立于待解決的問題,但實際上這些卻對問題解決產生了干擾(“玫瑰”中是阻礙、“老鼠”中是促進)。

    P.s.兩題都能答對說明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已經能夠專注于理性思維,且能抵抗住「只加工簡單線索」的誘惑了。

    3.常識百科


    在考察常識百科的題目中,就百分比的對比結果而言,高智商人士的正確率均略高于普通用戶。但就統計分析結果而言,高智商和普通用戶在這三題上回答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也就是說,在對常識百科的判斷上,二者的思維決策能力沒有明顯的高低區別。

    共有3題用于考察“常識百科”,分別是:

    據說這樣一個簡單的句子,在美國紐約,被超過25%的人誤解。

    “明天有30%的可能性會下雨。”的真正意思是?

     ○ 明天有30%的時間會下雨

     ○ 明天有30%的地區會下雨

     ○ 在許多類似明天的日子里,有30%的概率會下雨

    正解:在許多類似明天的日子里,有30%的概率會下雨

    本題是為了說明許多人會在處理單一事件概率時犯錯誤。“明天有30%的可能性會下雨”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如果有100個像明天一樣的日子,這100天中,有30天會下雨。回答錯誤則表示你對概念術語的使用存在誤解。

    另外由圖表可知,在這一題中不論OTF會員還是普通用戶都表現出了超高的正確率,這說明大家的相關心智程序沒問題嗎?恐怕并不盡然,畢竟是不是受了“兩長一短”、“第3個選項更像正確答案”的影響只有你自己知道。

    在全球的器官捐贈率的研究中,發現瑞典有85.9%的人同意捐贈器官。而同為歐洲發達國家的英國的比例僅有17.2%。

    你覺得兩國之間在器官捐獻態度上產生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瑞典是一個集體主義更強的國家

     ○ 瑞典的氣候要比英國更寒冷

     ○ 母語為英語和非英語國家導致的差異

     ○ 兩國政策差異導致的

    正解:兩國政策差異導致的

    這兩個國家器官捐獻率的差異與他們民眾之間的心理差異無關,跟他們對捐獻器官的態度也無關,瑞典的高比例僅僅是因為國家政策把默認選項設為了“同意”捐贈器官;相反,在英國的法規里,你只要沒有明確表示同意就會默認為不捐。不得不說,瑞典等國家正是利用了普通人的決策“盲點”來達到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目的。

    盡管法國人飲食中的脂肪含量比美國的要高,但相比美國22.3%的肥胖率,法國的肥胖率僅為7.4%。

    你覺得法國人飲食的脂肪含量比美國高,但肥胖率卻遠遠低于美國的主要原因是?

     ○ 法國人更愛運動

     ○ 氣候原因所致

     ○ 美國的食物尺寸更大

     ○ 法國人天生體質脂肪吸收不良

    正解:美國的食物尺寸更大

    在實驗者保羅用于調查的食品中,美國每份食物平均要比法國食物大出37%,而大尺寸食物會和肥胖沾邊則是因為人們的“單位偏見”——人們往往會吃掉某種食品的一份,或者說是某種食品的一個單位,并且無視掉這一份/一個單位食物的具體大小。

    4.條件推理


    從圖中的百分比的對比結果顯而易見,高智商人士的正確率均高于普通用戶。其中的條件推理②就統計分析結果而言,高智商和普通用戶的回答差異達到了顯著(**)。也就是說,二者在這一題上的決策判斷能力確實存在明顯的不同,高智商用戶的正確率更高。

    與“條件推理”有關的共有2題,分別是:

    Sroan正看著Cassie,而Cassie正看著Gunbow。

    Sroan已婚,而Gunbow未婚。

    你認為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看著一位未婚人士?

    正解:是的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完全析取推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枚舉”——列出每一個可能性,直到找出正確答案——這個方法套用在本題中最為簡單有效。可為什么還有人答錯?因為我說的只是理想狀態,實際情況是“懶得動腦”的人通常只會看“表面”,而不愿意對已有信息加工推論,僅僅因為Cassie的婚姻狀況未知就匆匆給出了“無法確定”的錯誤判斷。


    假設在你面前擺放著4張長方形卡片,每張都是一面寫有字母且另一面寫有數字,如圖。

    你的任務是選擇翻開一張或多張卡片,以檢查下述規則是真還是假:如果卡片的一面是元音字母,那么,它反面的數字是偶數。

    你覺得哪張卡片是必須翻開的?

    正解:A、5

    與前一題相比,本題的正確率總體而言更低,因為這里光列出可能性還不夠。

    本題是有名的“四卡選擇任務”,它受關注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歷來完成者都會傾向于“證實”而忽略了“證偽”。實驗結果顯示多數人會選擇先翻A看背面是否為偶數,再翻8看背后是不是元音,可他們似乎都想岔了、沒注意這個“8”不論翻不翻其實都說明不了什么——題目假設的、要證的是“元音反面為偶數”,至于偶數背后是不是元音,你管得著?

    你真正該翻的是“A”和“5”才對,只有當A的背后出現了奇數、5的的背后出現了元音,才能將“元音配偶數”這一規則給證偽!

    5.概率評估


    由上圖的百分比對比結果可知,除了概率評估②的其余3題中,高智商用戶的正確率均高于普通用戶,而就統計分析結果而言,高智商和普通用戶的回答在這3題上的差異也達到了顯著(**)。也就是說,二者在概率評估上的正確率確實存在明顯的高低之分,高智商用戶要更為聰明。

    在“概率評估”這一能力上,我們用了4題進行考察,分別是:

    如果一個人在紐約地鐵站上讀書,你覺得這個人是大專生還是本科生?

     ○ 大專生

     ○ 本科生

     ○ 不能確定

    正解:大專生

    讀書的更多的是有學問的人嗎?那可不一定,你別忘了這是在紐約的地鐵站上。從統計學上講,搭乘紐約地鐵的是整個社會里收入最差的人群,而這個基礎概率就決定了只要這個人出現在了紐約的地鐵站,他就更有可能是“大專生”讀不讀書只是個干擾項罷了。

    有一組治療方法和病人反應之間的關系數據,現在你被告知以下四個項信息:

    200人接受治療,病情得到改善

    75人接受治療,病情沒有得到改善

    50人沒有接受治療,病情得到改善

    15人沒有接受治療,病情沒有得到改善

    請問,這種療法是否有效?

     ○ 有效

     ○ 無效

     ○ 不能確定

    正解:無效

    這道題我們往往會錯在只看到了200和75的對比,而忽略了50和15比對的重要性。

    從前兩句可看出“接受治療”并得到改善的概率相當高(200/275=0.727),這個數據慫恿答題者相信該療法有效, 且“錯過”另一個重要信息“沒有治療卻有改善”的概率(50/65=0.769)比接受了治療的還要高。這明顯是犯了一個慣性思維錯誤——會認為分不清治療有沒有用全因答題者「忽略非治療組療效結果」的認知傾向,以及治療后改善組的數量優勢擾亂了判斷。

    假設某種疾病由XYZ病毒引起,該病的發病率為千分之一。

    假設現在有一種化驗方法可以100%地檢測到XYZ病毒,但是,使用這種化驗方法的假陽性率為5%。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攜帶XYZ病毒,通過這種化驗一定可以被發現。但是如果未攜帶病毒的健康人接受這種化驗,有5%的可能性被誤診為XYZ病毒攜帶者。

    現在,從人群中隨機選取一人進行檢測,化驗結果為陽性(陽性意味著受檢者可能是XYZ攜帶者)。那么,在完全不考慮個人信息、病史的情況下,這位受檢者攜帶XYZ病毒的概率為多少?

     ○ 2%

     ○ 34%

     ○ 66%

     ○ 95%

    正解:2%

    理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在預估未來事件時能使用正確的基礎概率值,但人們往往很難做到。已知該病的發病率為1/1000,誤診率為5%,那么在每1000個人中就會有50個人被癥出患病,但實際上只有一個人是真的病了。也就是說,在這50個被化驗方法選中的“幸運兒”中,只有一個是真正的xyz病毒攜帶者,患病率只有約2%(1/50),而絕大多數人并未感染病毒(基礎概率)。

    這題和紐約地鐵相同,答題者錯就錯在用了只顧個案證據、忽視統計數據的推理方法,卻忘了個案證據本身也只是概率而已。

    這是一個認知心理學領域經常研究的著名問題:琳達難題。

    琳達,31歲,單身。她性格率真,十分聰慧。她所學的專業是哲學。在學生時代,她反對歧視、提倡社會公平,積極參與反核游行。

    下面,請根據事件發生概率的高低,給下列題目排序。1(最前)代表最有可能發生,8(最后)代表發生的可能性很小。[排序題,請在中括號內依次填入數字]

    [    ]a琳達是一名小學教師  

    [    ]b琳達在書店工作,平日里會參加瑜伽課程  

    [    ]c琳達是女權主義運動的活躍分子  

    [    ]d琳達是精神病學社會工作者  

    [    ]e琳達是美國婦女選民聯盟的成員  

    [    ]f琳達是一名銀行出納員  

    [    ]g琳達是一名保險銷售員  

    [    ]h琳達是一名熱衷于女權運動的銀行出納員

    正解:本題沒有正確答案,因為我們考察的不是整體順序,而是答題者對于與琳達相關的事件c、f、h三者之間概率大小排列判斷。正確的排列應是:事件h發生的概率要小于c和f。

    在進行這個排序時,多數人會犯“聯結謬誤”的錯誤。

    事件h(琳達是一名熱衷于女權運動的銀行出納員)是事件c和事件f的聯合,h發生的概率不可能高于c(琳達是女權主義運動的活躍分子)或f(琳達是一名銀行出納員)。人們之所以會在這個問題上出錯不外乎是因為發生了“屬性替換”——沒有把這些事件當作概率問題進行仔細思考,而是基于描述的相似性做出判斷評估。僅僅因為認為“女權主義銀行出納員”看起來似乎更符合對琳達的描述就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綜上,

    在三段論的兩題(①**、②*)、條件推理題之一(②**)、概率評估的三題(①**、③**、④**)上,“高智商”用戶和“普通”用戶的決策判斷正確率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二者在這三個方面的思維決策方式存在不同之處,從而影響了他們的答題正確率——尤其是在三段論和概率評估這兩點上,對應的2題、3題(3/4)的正確率都出現了顯著差異(條件推理是1題顯著,1/2)。即,在跟思維決策有關的眾多能力中,“聰明人”在三段論推理、概率評估方面確實有優勢。

    而在有關百科常識(①、②、③)的判斷,對星座、算命和外星人的看法上,“高智商”用戶和“普通”用戶的正確率(判斷)沒有顯著的不同。也就是說,在百科常識等理性策略的選擇上,聰明人并沒有“聰明”多少;并且他們也和普通人一樣不信星座、算命,但相信外星人的存在。

    雖然和假設的觀點不盡相同,但聰明人會一直聰明的“定論”仍舊是被打翻了——光有高智商遠遠無法讓你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要是沒有理性的思維決策把關,即便是給了你兩個聰明腦子,也只會是讓你錯得更快更離譜、跟著普通人一樣犯傻罷了。

    至于智力測驗,它的性質讓它不會去評估個體的判斷和決策能力,即便是對我們的生活非常關鍵的理性決策也沒能讓它“網開一面”,你與其指望著多考幾遍IQ讓自己“善于思考”,其實還不如多練練前文中的刁鉆題目。

    • 發表于 2016-01-06 00:00
    • 閱讀 ( 103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