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怎樣才算是好死?

    死亡是生命的極致,一個“好死”或者“善終”往往成為人們最后的追求;相應的,“不得好死”“不能善終”也稱為最惡毒的詛咒。

    那么,怎樣才算一個好死呢?如何來評價“好死”呢?

    好死相關的核心主題

    對于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或定義。不同的人,在生命不同的階段,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答案。但是,人群中卻存在一些普遍被認同的基本特征。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最近發表的研究中通過對32項公開發表的、經同行評議的文獻分析,總結出與好死相關的11項核心主題,包括:

    想要的特定死亡過程

    無痛苦的死去

    宗教/精神慰藉

    情感上的滿足或幸福感中死去

    走完整個生命歷程——可以理解為盡享天年或沒有遺憾無愧于生命

    接受到了想要的治療

    有尊嚴地死去

    家人在場

    生命最后階段具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與衛生保健提供者關系良好

    其他

    怎樣才算一個好死?

    雖然人人有各自的觀點或理解,但是,對于一個具體的死亡,“最有發言權”無疑是利益相關方,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死亡當事人,特別是當他們走到人生盡頭的最后階段。其次,即將或在不久的過去失去親人的家屬。還有就是醫療專業人員。

    研究發現,跨越上述三個群體高度重合的前三個選項是想要的特定死亡過程(94%),無痛苦的狀態(81%),和情感上的滿足或幸福感中死去(64%)。

    對于其他的主題,不同的群體做出各自側重的選擇。對病人來說,宗教/精神寄托或慰藉更頻繁被選中(65%),家人對于該選項的選擇相對要低一些(50%)。而對于家人來說,更看重的是盡享天年(80%),良好的生活質量(70%),有尊嚴(70%),和家人在場(70%),這些主題在病人中的選擇頻率則明顯偏低,僅在35%~55%之間。

    專業醫療人員的觀點往往處于患者及家屬之間的中間地帶。

    死亡話題是一種禁忌嗎?

    至少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死亡是最大的不吉利,與死亡相關的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會給人帶來災厄,甚至談論死亡話題都會沾染上不祥而盡可能避諱談及死亡。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隨著死神腳步的走進,對死亡的恐懼不斷強化這種禁忌意識。

    然而,死亡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無可避免的。當一個人即將走到生命盡頭時,死亡話題討論必然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在患者、親人和醫療人員之間。

    與這種傳統認識相反,加州大學的這項研究另一項重要發現是,正在走向死亡的患者事實上需要有人與之討論死亡,尤其是需要親人和醫療人員向他們征求他們自己想要的死亡方式。因為,歸根結底,選擇死亡方式是一個人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權利之一,如果有可能的話。

    通常情況下,患者知道自己想要的,能表達出自己的最后的愿望并得到尊重,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死亡”。

    同時,摒棄禁忌意識更積極地討論死亡事實上更有助于恐懼、焦慮情緒的釋放,讓他們獲得對于死亡的“控制感”。

    因此,死亡話題的交流和對話,不但不應該是一種禁忌,相反應該是臨終關懷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怎樣才算是好死,你可以有你表達

    生與死作為人生的終極問題,對于其討論和研究從來不曾間斷過。這項研究如同之前的很多研究一樣,不過是對于人群中有關死亡更具有普遍性意義主題的總結和概述,怎么樣才算是好死不可能有標準答案,尤其是對于某個個體來說。

    對此,Reddit網站于2014年推出一項“How would you like to die?”討論話題。到目前有2360用戶分享了他們想要的死亡,更多的用戶參與了討論。討論主要集中在死亡方式方面,其中不乏精彩、創意和感動等。

    比如,一位用戶說:“希望有一個流星殺死我”,“我想要的死亡是一種一直遨游在太空數百萬年的東西在即將結束它的旅程時將我帶走”。這種奇葩奔逸的想法引發最熱烈的討論。

    無獨有偶,很多人的想法都與太空相關。

    一位用戶說:“我希望穿著太空服浮游在太空,并最終降落到地球上,看一眼地球最后的美景“。

    另一位用戶說:“我希望坐在國際空間站的馬桶座上死去”。

    另一位則說,“我希望被翼龍機器人帶向太空并轉化成另一個生物機器人。這將是一種很酷的死法。”

    還有一位說:“(希望死于)跳傘。當我試圖打開降落傘時,并沒有降落傘彈開而代之以掉落像刀叉等的銀質餐具”。

    當然也不乏有關其他主題,尤其是富有感情穿透力的想法。一位慷慨激昂的用戶說:“希望我的死可以換來更多的值得活下去的人的生,就是最好的死”。

    一位癌癥幸存者的想法最令人動容。這位最近剛避免死于癌癥的幸存者表示,如果自己的病復發,她將立馬去臨終關懷安養院。

    她說:“當我不能再自理的時候,我希望我的另一半爬上床來擁著我,然后我被給予致死劑量嗎啡。

    “我的頭靠在他的肩上,他的手臂環抱著我,像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的那樣,我們一起睡過去。

    “在開始化療后的漫漫長夜里,他就是一直這樣呵護著我的。我覺得他的臂彎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這就是我想要的死”。

    您呢?您認為什么才是最好的死亡,不必忌諱,勇敢的講出您的想法吧。

    好死”與“賴活”的糾結與抉擇

    無論怎么說,人終究難免一死,對于失去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賴活”與“好死”之間的抉擇,糾結是難免的。但是很多時候,放手的確不失為另一種愛。

    比如,近日媒體報道,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對年輕的夫妻不得不忍痛關閉他們僅4個月大小、身患雙側大腦中風、全身癱瘓女兒的生命支持設備,選擇了放手,雖然連他們家養的兩條獵犬都不舍。

    參考:

    Defining aGood Death (Successful Dy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Call for Research andPublic Dialogue.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976293

    Howwould you like to die?

    https://www.reddit.com/r/AskReddit/comments/2aibai/how_would_you_like_to_die/

    Richard Smith: Dying of cancer is the best death

    http://blogs.bmj.com/bmj/2014/12/31/richard-smith-dying-of-cancer-is-the-best-death/

    Family basset hound refuses to leave dyingtoddler's bedside as her parents prepare to turn off life support aftercrippling strok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569897/Family-basset-hounds-refuse-leave-dying-toddler-s-bedside-crippling-stroke-parents-prepare-turn-life-support.html

    • 發表于 2016-05-05 00:00
    • 閱讀 ( 75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