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作為一個聆聽者,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聆聽。那個遇到問題的傾訴者無論以何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困惑,都會給我們一種弱勢的感覺。我們很容易就站在自己的立場主觀的去體會他人的內心,而忽略外界環境對那個人造成的影響。這就是人類注意力以及思維的局限性所決定的。
最重要的是,在對待他人的問題和困惑的時候,我們是相當懶惰的。總是拿以前的經驗主義或者古人總結好的理論知識來教育對方。尤其是在我們滔滔不絕的時候,我們更容易忽略客觀環境對別人的影響有多大,而會盡全力去把自己的理論說的更加圓滿,顯得更加站得住腳。這個時候,我們就成了人生的贏家,很有智慧的人,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然而,當我們一個人獨自去面對一件具體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觀環境上。我們的思維和主觀能動性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進而變得片面和狹隘。為了確保內心的安全感,我們更愿意相信自己是強大的,足夠努力的。而我們面臨的困難是我們已經努力之后還不能解決的。所以,我們自己遇到困難和困惑的時候會很無力很迷茫,以致于不能輕易的走出那種負面的狀態。
心理學解釋叫:
基本歸因錯誤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后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贊譽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譴責或贊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比如,盡管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我們總是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解釋了當銷售人員的業績不佳時,銷售經理更傾向于將其歸因于下屬的懶惰而不是競爭對手的實力。有研究顯示,東亞人相對英美人更注意情境,而更少受此謬誤影響。
微信公眾號:假裝很文藝 微信ID:jzhwy7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