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隨處都能看到狗嗎?每當聽到金屬碰撞發出的叮當聲時,我的耳朵都會“豎”起來了,希望那是一只狗和他的項圈,然而倘若發現那是皮帶上的鑰匙發出的聲音,我就會極為失望(真沒勁)。倘若有一個路人沿街走來,手中也極有可能拉著一根可能另一頭拴著一只狗的皮帶(好吧,有時候那是個小孩坐的嬰兒車)。在遠處時,我常常被我的破眼神給愚弄,購物袋和狗傻傻分不清楚,直到走的足夠近了我才分辨出來到底是哪個(顯然我希望是狗)。但是只要抓住任何蹤跡,我都能分辨出來。你可以說我的座右銘是“狗,除非證明不是。”

當阿富汗獵犬遇上哈巴狗
那么狗呢?僅憑肉眼,狗知道向它靠近的生物是他的同類狗嗎?在你回答之前,請記住:家犬是這個星球上長相最不一致的物種。這個物種的成員在體型和大小上包羅萬有,從超級小到甭提有多大。成年家犬有的像繃緊的小包裹,有的像強壯的舉重選手,有的像精瘦的芭蕾舞女演員,有的像細長的熱狗,還有的介于上述任意兩者之間。
八哥犬看到阿富汗獵犬會說“嗨,伙計!”,還是說“你到底是啥?”,然后只有在嗅覺調查(聞)之后八哥犬才反應過來“天吶,我真蠢。你是狗啊。抱歉沒認出你來,我的長鼻子大兄弟。”很多研究者都很想知道八哥犬是怎么看待阿富汗犬的。他們想知道狗能單憑肉眼辨認其他狗嗎。如果去除嗅覺線索,狗看到其他狗的時候還能認出來嗎?
一個法國的研究組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其研究成果發表于2013年的《動物認知》雜志上。九只寵物狗作為研究對象參與到了研究中。他們都經過了基本的訓練并具有與狗和人相處的豐富經驗,而且他們的長相大相徑庭——兩只純種犬(邊境牧羊犬和拉布拉多),其他的是雜種犬。下圖是研究對象的靚照(雖然他們都是我的最愛——因為他們是狗,但是我認為Cusco應該獲最佳眼線和最佳耳朵獎,Babel、Cyane和Sweet并列得最上鏡獎)。

實驗裝置有夠簡單:九個受試者面對一左一右兩個屏幕,中間一個隔板隔開。在每個試驗中,兩張圖片同時出現在兩個屏幕上,通過咔擦聲來刺激狗,并獎勵那些接近“正確的”屏幕的狗——詳情見下文。下圖是實驗裝置圖:
為了探究狗是否能僅通過長相來辨別其他狗,研究人員首先得創造一種適合他們的受試狗的通用語言。他們借助了三個培訓課程,狗只有在接近有狗臉的圖片時才能得到獎勵。重要的是,整個培訓課程中會用到相同的狗圖片。在訓練期間,另一個屏幕要么全黑全藍要么是一張顯示牛臉的圖片。如果走近任何其他不是狗的圖片,受試狗就不會得到獎勵。這就創造了一個通用語言:“接近‘狗’圖片你就會得到獎勵,否則就不會。”為了進行試驗,狗必須在連續的兩次培訓中,12次機會里面有10次要接近狗圖片,而不是靠運氣接近“狗”。所有九只狗都能做到。通用語言有保證了!
狗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然后開始測試。各種各樣以前從沒看過的狗臉和非狗臉成對的呈現在受試狗面前。像之前那樣,狗必須接近狗圖片并避開其他圖片才能得到獎勵。這不再那么容易做到,因為狗圖片現在包含了大量狗的不同形態特征,包括體形、顏色、大小、頭的形狀、耳朵位置,凡是你能想到的,無一不有。另外,和狗圖片成對出現的其他臉的圖片范圍包括了人臉和家養及野生哺乳動物的臉,比如貓、綿羊、沙鼠、牛、兔子,還有爬行動物和鳥類。圖片呈現正面(全臉)或側面照。下圖是狗在研究中所看到的臉的例子:
研究刺激物的示例。上排:狗的圖片,下排:非狗的圖片
狗狗們大獲全勝!九只受試者成功地辨別出了“狗”和“非狗”的臉。一些狗,如Babel、Bag、Cyane和Vodka能非常快地做到,幾輪下來就能完成要求的12張狗圖片中選中10張。其他狗,如Bahia和Cusco選的慢一些,并需要更多輪培訓才能辨別“狗”和“非狗”任務(受試狗需要大概2到13輪測試才能達到標準)。這當然不是說Bahia和Cusco認不出狗。研究人員強調說其中包含很多因素,比如狗的個性、學習方式和策略,以及積極性都會影響狗的行為和表現,特別是就這種任務而言。
雖然如此,研究認為不管他們外表如何古怪,狗能單憑肉眼認出其他狗來。狗似乎能感覺到誰(或者至少哪張圖片)屬于“狗”類,而誰不屬于。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沒有表明狗到底是用什么特征分辨出“狗”類的。不過研究人員自然會將此作為下一個研究課題。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