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夢中,我在小時候農村家外面的廁所里,廁所上的木板有點窄,上面有屎。我想怎么弄的這么窄怎么下腳啊?木板間的縫隙也很小,不小心就要拉到外面去。但我還是踩在木板上大便了。我抬頭看見一群高年級穿校服的學生在往這邊看,都是青春洋溢的臉,我想怎么往這看哪?還有一次,我在學校食堂想要大便,蹲下時發現不行,這個便池和洗碗池是連在一起的,高度長相都一樣。旁邊的洗碗池里還有水和剩菜葉。我想不行不能洗碗池旁邊還漂大便。另一次,夢里炕上,有幾個人圍坐在一個圓桌邊,有一個是我小學女同學,好像是吃飯。我在一邊的墻角大便。說不好什么感覺,可是我真的憋不住了沒有選擇。昨天我夢見上鄰居家廁所,她是女醫生,有白色雕花漂亮木門,地面干凈,只是便池那有塊黑色污漬,但我沒在便盆里,是在一個套著塑料袋的垃圾桶里大便。大便了3,4次。最后一次進去的時候發現塑料袋換新的了。我想大姐這么干凈的人沒說我還給我換袋。我怎么總做關于大便的夢?
關于大便,我們通常都認為是骯臟的,但是,曾奇峰老師說,夢里面的骯臟并不是實際上的大小便的骯臟,而與道德上的,心靈上的骯臟有關。它的意思就是我內心里面有一些我自己都不認可的幻想,比如說與性有關系的幻想,白天的時候呢我把它壓抑的很好,但是到晚上呢,當我的大腦皮層的克制的功能減弱的時候,這些幻想就出來了,然后我的超我可以同時認為它是“臟”的,于是夢這個導演呢,就把這些你認為的一些骯臟的幻想用大便來象征,或者來當演員表示它。我初步判斷你為男性啊,夢里面的每一次大便的夢都有很明顯的性的色彩,比如我在農村的廁所里看見了青春洋溢的學生;我在學校食堂洗碗池邊大便,洗碗池當然到處都是“水”了;比如和小學女同學一起吃飯,我在墻角大便;比如在女醫生家大便,而且還在塑料袋里大便,塑料袋的象征大多是避孕套。我想,聽到這里你應該明白了點什么。但是,重點是,你的超我并不認可這些幻想,覺得這些正常人都有的情緒臟,于是便產生了很多大便的夢。實際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些正常的幻想充分證明了你是個正常人。不過,這畢竟是我的一面之詞,有很濃的武斷之意,真正要工作夢還是需要你與你的咨詢師一起,對夢里的象征物作充分的自由聯想以后,才能知道,這大便真正象征些什么。

實際上,夢真是個了不起的導演,其實不叫“夢”,叫“潛意識”。“潛意識”這個導演真是令人驚嘆。它安排夢的演員,安排夢的整個劇情,劇情中的演員完美無缺地表達了自己真實想表達的東西,無論這個意識包含多少層。比如上面的演員之一“大便”,(假設我的解夢是對的的話,因為沒有和提問者一對一交流,只能憑空解釋,不一定正確。)“大便”這個演員幾近完美地詮釋了提問者心中的性觀念及性焦慮。當然也許沒有焦慮,當然也許不是“臟”,有的時候,我們大多數認為的東西并不適用于所有來訪者。比如曾經有個案例,來訪者是個孩子,經常夢見上廁所。通常,我們會認為這是個表達厭惡,表達一些骯臟的夢,因為廁所總是又臟又臭的。但是,這個孩子的夢,卻是個美好的夢,因為孩子說,我一天最愉快的時間就是上廁所,因為只有那時聽不到媽媽的責罵了。所以解夢,要跟來訪者核對,要跟來訪者一同工作,作自由聯想,來找到夢中的演員們真正想表達的意識。
在釋夢咨詢中,我們通過了解自己“潛意識”這個導演安排了些什么演員,來了解自己的潛意識是什么。我們還可以通過了解自己“潛意識”這個導演怎么安排劇情的,來了解自己是怎么架構自己的生活的。
有人可能會說,命運安排了我的一生,我的命不好,總是那么倒霉等等。可是,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叫命運的東西可以安排你的一生嗎?你的命運真的是另一個世界安排的嗎?有沒有可能是你的潛意識自己造就的?
比如倒霉,有些人抱怨,為什么我總是那么倒霉,為什么倒霉的事情總是找上我……人必定是有旦夕禍福的,就象月有陰晴圓缺,人肯定會有不順利的時候。當一件不順利的事情發生時,有些人會輕看而過,而有些人卻會因此情緒非常低落,沮喪,煩惱至極。然后你會發現,那些輕看而過的人,通常不太會緊接著發生第二件不順利或者所謂的“倒霉”的事,而那些情緒糟糕的人往往馬上會遇到第二件糟糕的事情。為什么呢?我們都有經驗,做任何事情,如果狀態好,必然就做得好,如果狀態不好,結果肯定很糟。
你用一個糟糕的狀態去工作,或者用一個糟糕的狀態去生活,當然很容易出差錯。比如,一個剛剛被通知面試未通過的人,發現自己的錢包又丟了。很傷心很傷心——我怎么這么倒霉!然后,可能緊接著他走路還摔一跤。類似的事情重復發生后,他會說,我就是個倒霉的人,為什么別人總是那么幸運呀!
我們回過頭去看,他面試未通過,他于是情緒很糟糕。人情緒一糟糕,就常會走神,人一走神,掉個錢包那不就再正常不過嗎?人一走神,走路摔個跤不也是再常不過的嗎?面試未通過,情緒很糟糕了,掉了錢包,這個糟糕感又更深了,再摔個跤或者再發生點別的什么,糟糕感逐漸加深,人的精神狀態就越來越不好,人的精神狀態越不好,糟糕的事件便越容易發生,如此,便循環下去,一個可怕的信念便建立了——我就是一個倒霉的人。當你認定你是個倒霉的人的時候,記住,沒有幸運再會光顧你,這是吸引力法則。但如果,我們再回過頭去這樣做:面試未通過,他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還有別的面試嘛!一轉眼,他就把這糟糕的事情忘記了。那接下來接二連三的糟糕事情還會發生嗎?不會的,對嗎?即便會,我想肯定他還是會很容易地就淡忘過去了。這樣,糟糕的事件就不會循環發生,糟糕的信念也不會建立。
我自己也曾有很親身的體會。比如,要參加一個比賽,我并不是很有信心,然后情緒便很容易煩燥,于是對待孩子便沒有那么多的耐心和細心。孩子做錯事情了,我很容易就責備,于是緊接著的就是,孩子動不動就會哭,粘人,什么事情都要找你,情緒壞,還不愿意上學。我于是就更煩了,心里會覺得,我本來就很忙很煩,你還來煩我。不過,煩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最終我還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哄她,去陪伴她,于是,我準備比賽的時間自然就少了。但是,很快,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孩子生病了(因為我狀態差,失去了往常的細心,小朋友自然很容易生病)。而因為要照顧病娃,于是我準備比賽的時間就更少了,那比賽,自然得不到好結果。就這樣,我一步一步親手導演了自己全部的忙亂與糟糕。
所以,你現在所有的不好,真的都是所謂命運的不照顧嗎?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是。
怎么回答又是“是”? 你別罵我!別急。
我們看到上面,同樣的事件,因為不同的人面對,最終的結果走向卻不同的原因在于,面對這件事情的人的心態不同所以結果不同。但是,一個問題產生,為什么他們的心態會不同?答案是,因為早年的成長經驗不同。在早年的成長經驗中,當孩子們遇到一些糟糕的事情時,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同時時刻記得樹立孩子的自信,而有些父母卻往往只會趁火打劫,通過貶低孩子來建立自己的自信。或者,本身一些父母的人格模式,就是一遇糟糕就更糟糕,自己都不會恰當調整心態,那怎么來教會孩子恰當面對呢?在這樣的父母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在面對糟糕的事件時,只會直接啟動糟糕的應對模式。
因為小時候就沒有建立良好的面對糟糕事件的應對模式,所以未來當然也無法啟動正確應對模式了。而之所以父母沒有幫助自己建立良好的應對模式,是因為父母本身也不會恰當應對。而父母為什么不會恰當應對,因為父母的父母也不會。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真的就是命運所致了。
所以,曾奇峰說,我們用心理治療干預某一個人的時候,并不是在干預這個單獨的人,而是在干預整個家族鏈。
我們好像扯遠了啊,再轉回來。在釋夢咨詢中,我們通過了解自己“潛意識”這個導演安排了些什么演員,來了解自己的潛意識是什么。我們還可以通過了解自己“潛意識”這個導演怎么安排劇情的,來了解自己是怎么架構自己的生活的。當我們了解了我們是怎么架構自己的生活的,就可以一定程度擺脫舊有的架構模式,而啟動新的模式。就象,當癌癥發生時,有很多人會去廣泛了解這個疾病是怎么產生的,怎么來的,怎么樣的發展模式,怎么樣的運作模式一樣,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就更能控制它,更能知道該怎么去治療它和預防它。
文/壹點靈心理咨詢師 夏侯莊芷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