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希望讀完一本書能有很大的收獲和效果,但是非常不幸,讀書是各類學習方法中效率最低的一種。
美國教育學家艾德格 · 戴爾(Edgar Dale)1969年在他的報告中提到了不同學習方式的效益,也叫“學習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

“學習金字塔”表明,閱讀和聽講是效率最低的兩種學習方式。
所以,除了金庸武俠小說中黃蓉她媽等個別能過目不忘的特異人士外,大部分人通過讀書來學習的效果其實是非常低的。2周后只剩下10%,時間再長點估計書的內容都忘了,只記得書名了。我就有過這個親身體驗,一本2年前看過的書一點內容都不記得了。不信,想想大學里學的內容,有多少還記得?大部分連書名都忘了吧!
那閱讀的效率如此低,我們還有必要讀書嗎?
讀書相比其他的學習方法(從實戰中學習(Say and do, See)、貴人指點(Hear、See))還是有它的優點的:
1、老師好找:市面上的書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幾乎涵蓋所有方面。現在只要是個角色都想出書,甭管自己有幾斤幾兩。三人行必有我師嘛,書再爛,總能學到點的。況且有些書出自大師之手,確實能提供給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人生中的貴人可不容易碰到。而且有些時候,老師還不想教你:“教會學生餓死師傅啊!”
2、時間自由:你想學的時候,就拿起來看,不想學的時候或者沒時間學的時候,就把書合上,找個犄角旮旯一扔。最好放床頭或者書架上,千萬別想看的時候找不到了。
3、 門檻低:從實戰中學習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那樣的好機遇,老板也不會發慈悲讓我們去嘗試,從失敗中學習。而讀書就簡單了,花上十幾二十幾塊錢就可以了解別人的經驗教訓了。雖然體會沒有人家深,但總是有點收獲的。而且如果自己有了意識,就會有主動地找機會實踐,時候多了一樣有收獲。
既然要讀書,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
從前面的學習金子塔我們知道,讀書的效果很低,如何提高呢?下面是我覺得比較好的方法:
技巧一、關注書的邏輯結構
我們讀一本書,不但要關注內容,同時還要了解它的邏輯結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書所討論問題的理解,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想法。另外,也可以通過讀書鍛煉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例如:馮侖的《野蠻生長》開篇第一章的名字是<原罪>,當時看目錄的時候非常不解,等看了幾張后,漸漸就明白了作者把它放第一章的原因,因為類似馮侖這些80、90年代利用社會變革和灰色手段挖到第一桶金的人,如果不把這個說清楚,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就會被定義為用不法手段取得的,他的話就不能算正確的了,出書就更不可能了。原來這一章是本書的基礎。
如果有時間,可以學習一下思維導圖,看完一本書,把書的思維導圖劃出來,一般這么做后,書的內容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這相當于我們read后,去say and do,效果自然要比單純的read好很多。另外,對于后面的兩個技巧,“討論”和“寫讀后感”也會有幫助。
技巧二、做標記
大部分人看書,喜歡保持書的干凈,基本不在上面做標記。我想說的是,看休閑消遣類的書這樣沒問題,但是看學習類的就不能用這樣的方法了。原因同樣在于前面說過的效益問題。我看書時身邊會準備兩根筆,一根粗熒光筆,一根藍色圓珠筆。熒光筆用來劃書中經典的句子,段落,標記重點。藍色圓珠筆用來記錄自己的心得、感悟、靈感等。例如,看到一段論述人們生活習慣變化的段落,我會用熒光筆標注重點,然后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其他書中看到的相同或相反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這本書的做一下對比,或者靈光閃現的創業的點子都會記下來。這么做可以讓你漸漸梳理出本書的主線,方便抓住邏輯結構,另外對后來的復習有很大幫助。
讀一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發揮它的最大價值,而不能因為保持書的干凈漂亮就忽略了讀書的目的,本末倒置。 (如果書是借的,最好別這樣做,尤其是圖書館的書,這樣做其他人看時會很不方便,也不道德。)
所以我一般不愛在電腦上看書,一方面是累眼睛(上大學都不帶眼鏡的我,這兩年用高分屏的筆記本,結果卻看東西越來越不清楚,只好配眼鏡了。),另一方面是無法做標記,不方便。
技巧三、常復習
做標記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方便復習。從學習金字塔中我們知道Read的學習效率是非常低的,要想克服它,一種方法就是不斷地重復閱讀,加深記憶。做好標記后,復習時就非常快了,就像上大學時考前老師給劃的重點。復習時不用全書都讀,只快速瀏覽標記的內容,一般半個小時就能重看一本書。次數多了后期可能更快,甚至10-15分鐘就夠了,書越讀越薄就是這個道理。
技巧四、多討論
和別人討論或者把書的內容講個別人(Say)也是非常好的技巧。要想講給別人,需要我們自己先能吃透記住內容,并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講出來,否則內容不熟、邏輯結構不合理,別人聽的效率就會很低,甚至會聽不懂。這種對原內容進行再加工的能力,可以顯著提高我們的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逆向法學英語》中就用到這個技巧。相信如果能很好的講給別人,自己也會記得很牢。再進一步,如果朋友有人讀過同一本書,互相交流一下,效果也會很好,我有時會主動推薦自己覺得不錯的書給朋友,看完后大家一起交流。既可以加深內容的分析理解,又能了解到別人對問題的看法,一舉兩得。
技巧五、寫讀后感
相比較前面幾個這是最難的一個。我不太建議看完一本書后馬上寫讀后感,除非你思如泉涌,不寫出來不足以發泄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讀后感一般建議在上面幾個技巧都完成后再寫。因為通過反復的閱讀、討論交流和對邏輯結構的把握,對問題的理解會更深。讀后感關鍵是要能理解后結合自己來寫,這樣才能讓學到的,真正變成自己的。
當然讀書的技巧還有很多,以上是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方法。而且除了第5點,其他的都很簡單,不會花費你太多的精力。但方法歸方法,關鍵的是實要能實際做起來(do),知易行難。
本文主要內容授權整理自《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轉載使用請注明。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主要是訓練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里面也有思維導圖的學習,可以參考。本文作者微信公眾號:速讀記憶,分享高效學習方面的內容。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