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最懂《圍城》的楊絳先生走了

    最近,在重讀《圍城》,閱讀《圍城》的過程,也是在見證錢鐘書和楊絳先生的伉儷情深。《圍城》的題目是楊絳先生題的。扉頁這一段廣為傳頌的句子也是出于楊絳先生: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年少時閱讀《圍城》,關注的是前半部分方鴻漸和唐曉芙的情感糾葛。如今重溫《圍城》,卻發現被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生活深深吸引。也許也是因為自己虛長了幾歲,進入了社會,開始進入工作和婚姻的圍城。

    讀著《圍城》中的故事,其實也能在故事中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方鴻漸歸國時的躊躇滿志和不諳世事,不就是自己大學剛畢業,從象牙塔走向社會時的狀態嗎?方鴻漸和唐曉芙的美好而又脆弱的愛戀,不就像曾經的初戀,那么美好,又那么脆弱,被風吹散了,各自奔天涯。方鴻漸在三閭大學遇到的勾心斗角的事情,也許我們在工作中也會遇到吧。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后因為柴米油鹽爭吵,婆媳妯娌間的微妙關系,這不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場景嗎?

    今天中午,在慈懷讀書群里,看到群友轉發的新聞,看到標題,就忍不住熱淚盈眶,楊絳先生在凌晨去世了。前幾天,網傳楊絳先生病重,后又被證實是謠言,大家紛紛在群里為楊絳先生祈禱。沒有想到,今天傳來這個噩耗。那位最懂《圍城》的楊絳先生走了,他們仨在天堂相遇。


    《圍城》凝聚著錢鐘書先生的心血,亦離不開楊絳先生的付出,《圍城》是錢鐘書先生和楊絳先生愛情的見證。


    錢鐘書有今天的著作面世,既是楊絳擔負了大多數家庭瑣事,更直接的還是楊絳拼命保存了錢鐘書許多重要手稿。錢鐘書《圍城》創作也正是在楊絳創作的啟發下動的念頭。為此楊絳節衣縮食,辭退保姆,自任“灶下婢”,讓錢鐘書減少教課時間全心創作。

    錢鐘書在《圍城》的序里說,這本書是他“錙銖積累”寫成的。我是“錙銖積累”讀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寫成的稿子給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樣反應。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時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對大笑,因為笑的不僅是書上的事,還有書外的事。我不用說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訴我下一段打算寫什么,我就急切地等著看他怎么寫。他平均每天寫五百字左右。他給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動。后來他對這部小說以及其它“少作”都不滿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過這是后話了。

    鐘書選注宋詩,我曾自告奮勇,愿充白居易的“老嫗” ——也就是最低標準;如果我讀不懂, 他得補充注釋。可是在《圍城》的讀者里,我卻成了最高標準。好比學士通人熟悉古詩文里詞句的來歷,我熟悉故事里人物和情節的來歷。除了作者本人,最有資格為《圍城》做注釋的,該是我了。


    第二遍閱讀《圍城》,先看了小說結尾楊絳先生寫的《錢鐘書與<圍城>》。錢鐘書先生讀著楊絳筆下錢鐘書先生的故事,覺得好生羨慕,他們這樣的婚姻是多少人所羨慕的?

    在楊絳先生筆下,錢鐘書先生的“癡”躍然紙上。他不僅記不清自己的生日,穿鞋還分不清左右腳,趁女兒睡著在她肚皮上畫畫,半夜拿竹竿幫貓兒打架……

    尤其是幫自家貓打敗林徽因的貓這一段,讓讀者忍俊不禁。

    錢鐘書和楊絳都很喜歡貓,解放后,他們住在清華,養過一只很聰明的貓。小貓長大了,半夜愛和別的貓打架。錢鐘書特別備了一枝長竹竿,倚在門口,不管多冷的天,聽見貓兒叫鬧,他就急忙從熱被窩里出來,拿了竹竿,趕出去幫自己的貓打架。當時,錢、楊夫婦與清華建筑系教授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是鄰居,錢家的貓與林徽因的貓是最愛爭風頭的“情敵”,錢鐘書如果看見自己的貓被林女士的貓欺負了,絲毫不客氣,總要用竹竿教訓“對手”。

    在楊絳先生的眼里,錢鐘書先生的這些行為是可愛的,但也許在其他的女士眼里,這樣的行為就是傻的,不可理喻的。我想,錢鐘書先生能夠在婚后依然保持這種“癡”,離不開楊絳先生的懂的和寵愛。

    不管是男士還是女士,與志趣相投的另一半結合是多么重要呀。錢鐘書先生和楊絳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志趣相投的夫妻,他們在一九三二年認識,一九三三年就結婚,一直相伴到人生的盡頭。這是多么令人羨慕的婚姻。

    錢鐘書先生和楊絳先生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尤其是楊絳先生,滿足了我心中對于女性的所有幻想。她集才華與容貌于一生,與錢鐘書先生一見鐘情,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風風雨雨幾十年相依相偎,是天造地設的絕配。

    胡河清曾贊嘆:“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在這樣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兩人過著“琴瑟和弦,鸞鳳和鳴”的圍城生活。

    錢鐘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楊絳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我們仨》、《將飲茶》,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先生的文字常被人稱作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也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楊絳先生的9段話,讓你讀懂生活的真諦,重新認識當下的自己。

    1. 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2. 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3.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4.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5.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6. 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8.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9.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正如@茹果君說的:百歲之人,通達無憂,生死不懼。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楊絳先生的一生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 發表于 2016-05-25 00:00
    • 閱讀 ( 99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