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我們為什么只愿意幫助和自己一樣的人?

    如果你衣著光鮮,大部分人愿意對你伸出援助之手,而如果你衣衫襤褸落魄不堪,那么對不起,大家只會看著你然后轉身走開。一個人的品格,從他如何對待那些對他毫無幫助的人,就可以看得出來。

    是什么讓我們愿意幫助一個人?

    同理心是一種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感受他人處境,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理心是對他人經歷的一種本能的映射。

    某天,如果在眾目睽睽之下你摔倒了,你會很感激獲得那些路過的陌生人的幫助,你會感謝他們為你所做的一切。

    在美國曾有這樣一個關于同理心的真實故事:

    有一位小學少年患了癌癥。在不斷的化學治療下,癌癥得到了控制,副作用是他的頭上沒有留下一根頭發。

    隨著出院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小病童的心中除了欣喜之外,更有著一絲隱隱的擔憂——考慮自己是否應該戴上假發回學校上課。一是因為自己光禿的頭而自卑,也怕自己光頭的新造型嚇壞了同學。回學校那天,母親推著輪椅,送他走進教室約那一刻,母親和他驚喜得發不出聲音來。 只見全班同學全都理光了頭發,連老師也頂著大光頭,熱烈地歡迎他回來上課。

    這個故事向我們精彩的詮釋了同理心這個枯燥的心理學詞匯。借著這種深具同理心的關愛,我們更愿意走出助人的第一步,使身邊的人獲得他想要得到的幫助。

    是什么阻礙了我們的同理心?

    車水馬龍,一位路邊的乞丐會伸手扶起了打扮得同樣看起來像乞丐的人,這是不是就能說明,這個乞丐,比那些衣著光鮮的路人更善良而且更具有同理心呢?如果是一位看起來富裕的人摔倒在這位乞丐的面前,他還會毫不猶豫的去施以援手嗎?

    我想,當然不會。

    意大利科學家經研究發現,與我們長得越像的人,我們就越樂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人們之所以對那些和自己長得相似的人更加無私,是因為在人類社會早期,人們憑借長相判斷是否有親情血緣關系。

    在這樣的集體無意識影響下,我們更愿意幫助那些看起來和我們相似的人。

    一個正常的上班族,不愿意去盡自己的可能去幫助一個受困的乞丐,一個乞丐也不敢輕易的去幫助一個暫時落魄的富翁,如果我們不知道面前的這個人是怎樣的人,不知道幫助了他之后會有怎樣的后果,那我們更可能選擇袖手旁觀。

    真正阻礙我們去幫助別人的,是對不熟悉不確定的狀況的恐懼。

    每個人都有遇見需要幫忙的普通路人,我們沒有伸手去幫助那個人,最大的可能,是因為他看起來和我們如此不同。

    即使世界沒那么壞,我們也還是需要改變

    八歲的密蘇里小女孩卡麗娜(Karina Encarnacion)曾寫信給總統奧巴馬,對他應該養什么狗給出自己的建議。她還建議總統應該強制進行資源循環回收、禁止不必要的戰爭等。奧巴馬回信致謝,并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如果你還不知道'同理心'這個詞的話,希望你能去查閱一下辭典。我覺得,在當今世界中同理心太不夠了。而要改變這一狀況,就靠你們這代人了。"

    這不是奧巴馬第一次說起同理心。在澤維爾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的演講中,他就提到了同理心的重要性:“用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的眼光看世界——那些饑餓的兒童,失業的鋼鐵工人,家園被毀于一旦的人。當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當你選擇擴大自己的考量范圍,對他人的苦痛——無論是密友還是陌生人——感同身受時,想不行動、不幫忙都難。”

    建立我們的同理心,真正體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這不是同情,不是意識選擇,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內化的道德標準。我們由此開始,更愿意邁出幫助他人的第一步,也逐漸收獲更多的善意和幫助。


    • 發表于 2016-05-11 00:00
    • 閱讀 ( 75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