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你身邊的朋友有沒有出現不眠不休地對著電腦,離了電腦就茶飯不思、干什么都提不起勁的狀態?
很明顯,這是上癮的癥狀啊!很可能,他們是癡迷于一款游戲。

在微博搜一搜《守望先鋒》,隨處可見網友的花式哀嚎:
再給我吸一口守望先鋒……一口就好……啊!
可憐可憐我吧,沒有守望先鋒玩我就要死了!
啊啊啊啊今天你吸守望先鋒了嗎?
那么,游戲商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讓這么多玩家齊齊中毒?
------------------------------------------------------
< 為什么游戲會讓我們上癮? >
作者| Eugen
編輯 | 脖子
前些日子,某著名游戲公司的新款游戲守望先鋒邀請全球玩家來進行測試。慕名而來的玩家一窩蜂地進了游戲里面,發現這個游戲的確有點意思,于是就不眠不休地肝了幾天,突然!測試結束,游戲公司把服務器關了!
哎哎哎,這下可怎么辦呢,我的角色我的戰友我的等級我的裝備!
然后就開始念念不忘這個游戲:每天早上起床,一想到今天自己又玩不到游戲就非常痛苦;在各個論壇、社區、群組上調侃自己各種發瘋的癥狀;到游戲視頻和動畫下戲謔自己在“吸毒”,大喊“沒有守望先鋒我要死了!”

那么問題來了,玩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行為?游戲好玩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是在這里筆者更愿意跟大家講講玩家的成癮癥狀。
不同于藥物成癮,玩家們在這里的表現是一種行為成癮。行為成癮是指人們完全投入于某種活動中,不顧其對生活產生的消極后果,并且執意繼續的行為。
它的生理機制理論有幾種,其中以對某只大鼠做的實驗而發現的獎賞系統最為著名。這只被插入電極的大鼠會主動去按啟動腦部刺激的按鈕,甚至對水和食物都不感興趣,直至精疲力竭。

進一步研究分析發現,電極是插在了大鼠的腹側被蓋區(VTA)中,這一腦區受到刺激時所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即為多巴胺(DA),也就是大鼠之所以會爽歪歪的元兇,啊呸,原因。一個游戲之所以做得夠high,是因為它在玩家游戲過程中,幾秒鐘出一個high點,就如插在VTA區中的電極一樣,不斷刺激玩家產生多巴胺。成癮的反饋一直在進行,也就越發讓玩家欲罷不能。

除了生物學因素,還有社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響。試想,當你周圍的同學、朋友都在玩,你不玩豈不是落后、跟大家沒有共同話題?

至于心理因素,我們在容易入坑的玩家中找到一些共性。這些動輒喊“中毒”的玩家里面,高外向性使他們能夠接觸更多的朋友,有更多的活力去嘗試新奇的事物;高情緒性使他們更能夠感受到朋友們玩游戲的興奮體驗,在邁向入坑之路更進一步;低盡責性的他們,則可以在游戲中盡情“突突突”,忘記現實生活的人艱不拆。
某些游戲廠商也是深諳此道。廠商所開展的測試日子,令玩家頭幾天進入游戲,熱情持續高漲的時候,突然切斷游戲過程,玩家就會形成“戒斷反應”。當玩家深陷于這種反應時,購買游戲的欲望就會呈幾何級數增加,然而當熱情勁頭過去,廠商已經賺得盤滿缽滿。這種營銷策略在一次性買斷式游戲中更容易奏效。

所以下次在入手游戲前,玩家可以冷靜地觀望一下,看看在經過市場沉淀后的游戲是否還能做到好評如初;在發出“活不下去”的吶喊前也大可以思考一下行為成癮的幾個原因,自己是否和那只大鼠一樣不受控制?
時間差不多了,今天筆者就跟各位閑扯到這里吧。我等下會做什么?當然是回去和小伙伴們開黑啊:)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轉載文章請注明來源公眾號ID及作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