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臉盲癥是因為記性太差?

    記不住的面孔

    臉盲癥,又名面孔遺忘癥。1947年,德國神經病學家約阿希姆·博達默創造了這個詞。

    約阿希姆·博達默創建的這個詞很是形象,描述臉盲癥患者的兩種情況:一是看不清別人的臉,二是對他人臉型毫無辨認能力。難道是臉盲癥患者記性太差了嗎?并非如此,對于姓名、發生過的事情、讀過的書等,他們都是有記憶的,但是他們對于相貌的記憶卻無能為力,即使是自己在鏡子中的模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孔可是重要的識別因素之一。我們通過面孔識別身份、辨別情緒,以此來和他人建立社交聯系。無論是新來的同學、親朋好友,還是屏幕上的演員,都有著不一樣的面孔,更別提這是個有時需要刷臉而又重顏值的時代。身為臉盲癥患者,苦處多多。

    臉盲根源在于大腦

         

    臉盲是如何引起的?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了解正常情況下人們是怎么識別面孔的:大腦會看到很多的面孔,有一個平均大概的人面孔,然后再針對個人,計算他和平均面孔的差別,依賴差別來識別面容。容貌識別過程中,大腦中很多部位都參與了信息處理,最為重要的部位叫俊狀回面孔區,屬于大腦顆葉的一部分,顆葉是位于耳朵上方的一大塊大腦皮層。而臉盲癥患者的這部分組織受了損傷,無法計算出具體某個人的臉和平均面孔的差別。

    最初,正是因為研究腦損傷的病人,才發現臉盲癥。這些病人多是由于撞擊、中風或其他疾病等原因,大腦部分區域受到傷害。后來發現,患者中也有一些是先天性的。而且,臉盲癥還具有遺傳性。

    不過,先天性臉盲患者有自救絕招:既然辨識不清人臉,那就靠聲音、走路姿勢甚至頭發這些特征去認人。不過,這僅限于先天性患者,后天由于疾病、受傷引起的病人就只能求助于專家的輔導了。

    別緊張,你這不是臉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在看國外的電視劇、電影時,一下子冒出了一群長相、發型相差無幾的人物,分不清誰是誰,尤其是在電視劇剛開始或是電影剛放映時。但在觀看國產劇時,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甭管多少角色,都能分得一清二楚。

    難不成我們也患了選擇性臉盲癥,一遇到外國友人就辨認不清?非也非也,這種現象叫“異族效應”。人們對相同種族面孔的辨認以及記憶要好過不同種族,這也并不是天生如此。科學家戴維·凱利曾做過測試,讓中國嬰兒在3個月、6個月以及9個月的時候識別美國白人、中國人和非洲人的面孔,并判斷其識別能力強弱。結果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能很好地區分不同面孔;6個月大的嬰兒能區分中國人和美國白人,對于非洲人則無法很好區分;而到了9個月大的時候,嬰兒就只能識別中國人的面孔。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覺越發窄化,其實這也符合進化的規律:我們本來就沒必要記住那么多異族人的面孔,平日里你接觸最多的還是本族人,強化對同種族的記憶也算是利于種族生存發展。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6-07-12 00:00
    • 閱讀 ( 79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