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黑人小伙,斯坦·拉金,戴著生物器械制作的人工心臟,生活了555天,并于最近順利等到心臟移植的資源,實現從“無心”到“有心”的轉變。
人工心臟,一路走來的歷史與艱辛
●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心臟植入:羅伯特·圖爾斯,全球第一位全內置式人工心臟移植患者,在移植手術后近5個月,于2001年11月30日(美國當地時間)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附屬的猶太醫院去世,享年59歲。
●2014年3月5日,法國首都巴黎一家醫院發布聲明說,首例接受永久人工心臟植入的患者在手術75天后死亡。
●2016年6月8號,據外媒報道名為斯坦·拉金的25歲小伙就是這項技術的受益者,他背著一個外置人工心臟堅強的活了17個月并最終等到了適合移植的心臟。

人工心臟真的靠譜嗎?
靠譜。在目前心源稀缺,而病人病情嚴重心臟無法維持機體正常運轉的情況下,人工心臟的出現無疑延長了等待期。
但目前在中國的臨床上, 人工心臟仍處于動物試驗為主的研究階段。但已有的臨床應用表明, 完全人工心臟能代替自然心臟功能, 用其較長維持循環是可行的, 其前景是樂觀的。
人工心臟,是怎么運行的?
人工心臟基本上是由血泵、驅動裝置、監控系統、能源四個部分構成。主要功能與心臟的功能一致:泵血和收縮。通過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并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心臟移植是針對許多無法用藥物或外科方法治療的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最好治療方法,但由于心源的限制及心臟移植術不適合40歲以下的患者等原因,使用人工心臟代替自然心臟依然是醫學界多年追求的目標。

人工心臟,都應用到哪些病人身上?
需要心臟移植的過渡期病人。
①晚期原發性心肌病,包括擴張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
②無法手術和其他措施治療的冠心病;
③無法用換瓣手術治療的終末期多瓣膜病;
④無法用糾治手術根治的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左心室發育不良等;
⑤其他難以手術治療的心臟外傷、心臟腫瘤等;
⑥心臟移植后移植心臟廣泛性冠狀動脈硬化、心肌纖維化等。
目前開展該項技術的都有哪些醫院?
國內:
暫時沒有開展人工心臟移植的醫院,但心臟移植比較成熟的醫院有:中國阜外心血管醫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哈醫二院,上海中山醫院等。
國外:
麻省總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梅奧診所、克里夫蘭診所 、UCLA羅納德·里根醫學中心等。
[參考資料]
《人工心臟的歷史及研究進展》
本文系就醫160原創文章,作者:十三醫,轉載須注明來源和作者,并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