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食物(Negative Calorie Foods)是一種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消耗比這個食物所提供的能量還要多的能量,或是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因此,這種食物被稱為負能量食物,吃后不僅不會給人體增加能量儲備,反而會消耗能量,越吃則越減肥。在負能量食物的名單上,包括了蘋果、芹菜、羽衣甘藍、番木瓜和生菜等25種食物。
每天進食的食物主要就是為了給人體日常活動提供所需的能量,但人們在進食過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某種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比如100克某種食物提供80千卡能量,消化這種食物卻需要100千卡能量,那么,該食物所產生的能量效應就是-20千卡,這就是“負能量食物”的理論基礎。這個理論看上去無懈可擊,邊吃邊減肥曾經讓一些節食減肥者看到了曙光,但是這種“負能量食物”的說法靠譜嗎?

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任何關于“負能量食物”的學術文章。“負能量食物”的說法更多的只是出現在網絡論壇、商業網站或者博客上。不存在負能量食物,所謂“負能量食物”只是一些低能量或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容易讓人產生飽腹感,吃這些食物能夠減少人體的能量攝入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概念:食物熱效應。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指的是進食導致的額外的能量消耗,這些額外的能量一般用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過程,又叫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計算方法是進食導致的額外的能量消耗與食物完全代謝產生的能量的比值。根據這個定義,負能量食物的食物熱效應值至少應該為100%,即進食該食物后,能量消耗的值大于其產生的能量。沒有證據表明常見的食物中有任何食物是負能量的,經常被人們提及的負能量食物——芹菜,其熱效應值僅為8%。即使是熱效應值最高的蛋白質也僅僅為20~30%,遠沒有達到100%。
不同食物的能量值是有差異的。相對而言,蔬菜和水果的能量值是比較低的,如100克冬瓜提供9千卡能量,100克芹菜提供12千卡能量,100克洋蔥提供45千卡能量,而不少水果含有果糖,所以能量值略高,比如100克蘋果提供50千卡能量。一名成年男子一天的生活,需要攝入2400千卡能量。那么,這些能量是怎么派用場的呢?其中,60%~65%的能量用于人體的基礎代謝,像心跳、呼吸、思維、胃腸蠕動、腎臟過濾等,20%左右的能量用于維持人體的正常學習、活動和娛樂,余下約10 %的能量則滿足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諸如消化、分解等。所以,不可能出現消化食物的能量超過食物本身提供能量的情況。“負能量食物”一說在營養學上是講不通的。
雖然不存在負能量食物,但是一些低能量或者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具有較低的能量密度(同樣體積的前提下具有更少的能量)并能使人產生飽腹感,進食這些食物能夠減少人體的能量攝入,達到減肥的目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