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一下微波爐的原理。如果一些物體(比如液態水)含有電極性分子并且這些分子可自由震蕩,那么它們可被微波爐加熱。
當這些物體被置于微波傳播空間中,在微波高頻振蕩(微波爐常采用 2.45 GHz 的微波)的電磁場作用下,物體中的電極性分子(尤其是水分子,可強烈地對微波作出響應)的方向會隨振蕩電場一起振動,一個分子的固有電磁場被改變并影響鄰近分子,于是分子們也會有共振,這種共振是內能的主要來源。有的食物本身就有自由的電極性分子,因此可以被微波直接加熱;其他食物只要與水均勻混合,也可以通過水間接地被微波加熱。另外,微波波長較長(約0.122m),比較容易穿透食物。
對不透明固體來說,微波可以達到離食物表面至少幾厘米的食物內部,對這些部位同時加熱。這不同于電烤箱的紅外線或可見光,它們只能到達這些固體的表面;也不同于普通炊具,它們只能從外向里傳輸熱量加熱食物。
本質上,微波是一種電磁波,甚至連太陽光都比它能量高。和太陽光一樣,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取決于它的能量(站在烈日下暴曬也會被曬傷)。至于微波爐,美國的標準是,在距離微波爐大約5厘米的地方,每平方厘米的功率不超過5毫瓦;而我國的標準更加嚴格,是1毫瓦。并且微波是按照距離平方隨著距離增加而減弱的。因而只要微波爐合格,產生的微波完全不會有危險。
另一方面,微波也是一種輻射。但是電磁波屬于非電離輻射,能量很低,無法破壞分子結構。既不會致癌,也不會讓加熱的食物變成致癌食品。所以,放心用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