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的便秘外(如結腸腫瘤),大部分便秘都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形成的過程主要是結腸傳輸減慢和大便排出受阻。
正常的排便需要結腸大幅度收縮,將糞便向外擠壓,同時肛門配合性放松,讓糞便排出的大門打開。我們排便時雖然有用力的感覺,會不自主的屏氣、腹肌收縮使勁,但這種用力正常情況下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并且是在大腦接收到了結腸大幅收縮、大門已開的信號之后。沒有內在的推動力和大門敞開的信號,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用力的必要。結腸的蠕動是一個啟動信號,用力可以讓這個信號更加強烈,排便也就能快速完成。
這種典型的正反饋有很重要的意義。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動物在進化中形成了控制排便的行為,不像有的低等動物隨時都有隨排――這是因為排便是一個容易受到攻擊的過程。為避免被攻擊吃掉或者其他危險情況,我們能夠暫時切斷這種正反饋,就是在結腸蠕動時收緊肛門,將一波又一波啟動信號暫時忽略掉。
這種方式雖然行之有效,但如果長期頻繁地進行這個動作,就會使得糞便積聚時間過長,里面的水分被重復吸收,變得干硬、收縮,同時結腸的蠕動也會越來越緩慢,最終導致便秘。
有人可能沒有這種經常抑制排便的經歷,但由于飲水過少、食物中缺少纖維成分、缺乏活動、長期保持坐勢、年齡增大、服用抑制腸道活動的藥物等原因也會引起同樣的反應。這基本上是慢傳輸型便秘的典型形成過程。
治療便秘首先要從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開始。為此,要改變飲食結構,多吃高纖維食物(蔬菜、水果、粗糧等)。高纖維食物可以幫助腸道蠕動,降低排便時所需的壓力,所以最好找出能使自己規律、順暢排便的纖維素量,一般來說約為每天20-35克。當然,纖維素也不用吃太多,否則可能導致胃脹氣。
前面提到,排便主要依靠結腸蠕動的力量,哪怕有有施瓦辛格的腹肌,有吹破暖水袋的肺活量,結腸不動也休想完成一次排便。清晨和餐后是結腸蠕動最活躍的時間,利用好這期間結腸的強力收縮和蠕動,我們甚至不用特別用力就能完成一次排便。
如果便秘嚴重,灌腸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能徹底清理腸道。但灌腸只能去醫院進行,不方便,并且也非長久之計。所以養成主動、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才是最佳方法。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嚴重便秘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必要的咨詢、查體和檢查,排除結構改變造成的便秘,然后才能考慮功能性便秘,最后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
(答案整理自科學公園)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