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有些人能吃苦?

    在進化的激烈競爭中,植物為了保護自己,進化出各種防御措施避免植食性動物啃食自己,尤其是其葉子。有些植物采用樹枝遍布針刺的策略,讓動物無從下嘴;而有些植物卻在葉子上下毒,毒死想以自己為食的動物。

    作為雜食性動物,人類也需要食用植物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纖維素。而且食用植物是一種更安全方便解決溫飽、維持自身生存的方式。可是有些植物是有毒的,而有些人剛好進化出舌頭上的味蕾對某些植物所含有的有毒物質厭惡的性狀,這些人會覺得有毒物質味道很“苦”,不喜歡吃,即使嚼了也難以下咽,從而避免了中毒。

    久而久之,擁有這些性狀的人由于能夠規避有毒植物從而獲得了強大的生存優勢。事實上,規避有毒物質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類進化出一系列基因一共編碼25種舌頭味蕾上的苦味受體,每種受體都能讓人類對某一類別的十幾或者幾十種物質感到苦味,全部25種苦味受體能夠感受得了幾千種苦的物質。這些物質大部分是對人體有害或者有毒的物質,當然也有少量物質雖然是苦的但是卻對人體有益。

    1931年,一位名為亞瑟?福克斯的化學家不小心將苯硫脲吹入空氣中,然而除了他自己之外的很多同事都抱怨那種物質太苦。后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苦味和味覺敏感度的性狀是由一種叫做丙基受體基因決定的。這個品嘗苦味的基因叫做TAS2R38,在人類第7號染色體上。

    這種基因有兩種類型,分別是顯性基因G和隱性基因C。G基因編碼人類舌頭味蕾上的一種丙基或苯硫脲受體。擁有這種受體的人會對食物中所存在的和丙基類似的化合物感到苦澀的味道。而C基因編碼的受體無法嘗出這種苦味物質。

    如果某人含有雙顯性基因G,那么他對苦味物質非常敏感。如果某人含有一個顯性基因G一個隱性基因C,那么他對于苦味有正常的味覺。另外一些人攜帶的是兩個隱性基因C,這些人無法嘗出這種很普遍的植物性苦味物質。苦味是人天生就厭惡的味道,嘗不出苦味的人,有時甚至會覺得某些苦澀的食物別有一番滋味,這種基因型的人酗酒的比例也會比苦味感覺正常者要高。

    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對苦味無知覺的人80%會覺得熱帶植物五月茶的果實感到苦澀難忍。而對苦味有正常感覺的人反而覺得這種水果是甜的。

    感受苦味、回避含有毒素的植物的能力是人類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才進化出來的能力。我國傳統醫學有“良藥苦口”的說法,認為味道極苦的中草藥對人體有好處,餐桌上一些苦味的食物也非常受歡迎。但其實大部分苦物對人體是有害的,比如一些傳統的“苦口良藥”:雄黃(含有砷化物受熱會分解為砒霜),含有汞的蘆薈,含有馬兜鈴的關木通,都能或多或少對人體造成傷害。

    (整理自科學公園)

    • 發表于 2013-09-26 00:00
    • 閱讀 ( 129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