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們都以為動物只能靠吃植物或其他動物來獲取能量。但也有一些其他的獲取能量的方式,比如——曬太陽。
例如海綿與綠藻、珊瑚與蟲黃藻,他們互利共生,動物從細菌或藻類的光合作用中獲得氧氣,而細菌或藻類也得到了動物的代謝產物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這一類共生關系中,植物可能居住在動物的體內,但植物仍然保持其細胞的獨立和完整。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對“好基友”。
分布在北美東部海岸鹽沼或潮沼里的翠綠海天牛,吃掉無隔藻后,會將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保留下來,儲存在自己的細胞里。這些從藻類中“竊取”的葉綠體將能伴隨它們一生,雖然其實只有一年左右。而靠著這些葉綠體的光合作用,海蛞蝓可以不吃不喝堅持好幾個月。當一只年輕的海天牛吃下一頓無隔藻美餐后,就再也不用吃了,只要它能為葉綠素提供光合作用的反應材料就行了。
另一種動物斑點鈍口螈,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斑點鈍口螈的胚胎和藻類是共生關系。直到2011年達爾豪斯大學的科學家瑞恩?科尼發現斑點鈍口螈胚胎內部以及外面包裹的胚囊有明亮的綠色。指示劑顯示細胞內含有葉綠素,隨后科尼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確認了藻類共生體是生長在斑點鈍口螈胚胎細胞之內。
所有脊椎動物細胞都具備獲得性免疫系統,所以會有“排異”反應。從這個角度來講,作為共生體的藻類不可能在脊椎動物的細胞內穩定生存。更令人驚奇的是,科尼在成年雌性斑點鈍口螈的輸卵管內也發現了藻類,這可是胚囊形成的地方。所以共生的藻類很有可能是通過生殖過程從母親傳給后代的。
(答案節選自果殼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