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時,當選擇的逃生路線被大火封死,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人們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時,人們也不要跳樓、跳窗等,而應另謀生路,萬萬不可盲目采取冒險行為。
牢記以下幾個錯誤的行為:
從進來的原路逃生
這是人們最常見的火災逃生行為。因為大多數建筑物內部的道路出口一般不為人們所熟悉,一旦發生火災時,人們總是習慣沿著進來的出入口和樓道進行逃生,當發現此路被封死時,已失去最佳逃生時間。因此,當進入一幢新的大樓或賓館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和出入口進行必要的了解與熟悉,以防萬一。
向光亮處逃生
在緊急危險情況下,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而這時的火場中,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處。
盲目跟著別人逃生
當人的生命突然面臨危險狀態時,極易因驚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第一反應就是盲目跟著別人逃生。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有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等。克服盲目追隨的方法是平時要多了解與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與逃生知識,避免事到臨頭沒有主見。
從高往低處逃生
高層建筑一旦失火,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只有盡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盲目朝樓下逃生,可能自投火海。因此,在發生火災時,有條件的可登上房頂或在房間內采取有效的防煙、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
冒險跳樓逃生
火災時,當選擇的逃生路線被大火封死,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人們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時,人們也不要跳樓、跳窗等,而應另謀生路,萬萬不可盲目采取冒險行為。
由于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上部空間,因此在逃生過程中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火災煙氣具有溫度高、毒性大的特點,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中毒,因此疏散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溫及過濾的作用。
將毛毯等織物釘或夾在門上,并不斷往上澆水冷卻,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可以達到抑制火勢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時間的目的。
當實在無路可逃時,可利用衛生間避難,用毛巾緊塞門縫,把水潑在地下降溫,也可躺在放滿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萬不可鉆到床底、閣樓、大櫥等處避難,因為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煙氣。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