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什么物質,只要溫度高于絕對零度,也就是-273.15C,它就會把能量以波的形式輻射出去。所以我們生存在一個充滿輻射的世界中。甚至我們自身都可以產生輻射。
根據輻射對身體的影響人們把輻射分為兩類,分別是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α射線、β射線、X光等。這類輻射在足夠的強度下可以對生物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因為生物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依賴于原子層面的穩定。而這一類輻射所具有的超高能量,可以破壞生物分子的化學鍵,從而使得分子性質改變。嚴重時可以造成基因變異和癌癥等等。
雖然電離輻射有如此嚴重的危害,但我們生活中接觸的都是非電離輻射。這一類輻射包括紫外線和頻率更低的電磁波。這些輻射因為能量較小,不足以破壞分子的化學鍵,所以也就不會改變分子結構。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能量只取決于電磁波的頻率,如果頻率不足,輻射強度再高也一樣無法改變分子結構。各類家用電器都是如此。
即便是過安檢是的X光安檢儀,內部輻射也并不強,機器周圍的輻射就更弱了。雖然將手伸進遮擋條拿包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接受的輻射量,應當盡量避免,但也并不是“十分危險”的事情。并且安檢描不會造成放射性污染,被X光掃描后的物體不會殘留放射性物質,被掃描的食品也不會對人體有害。
雖然不能改變分子性質,但非電離輻射依然可以對生物體造成一定影響。這主要體現在熱效應和感應電流。
輻射作為一種傳播能量的方式,可以加速分子運動,使物體變熱。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曬太陽時的情況,當我們曬太陽的時候,如果感到皮膚發燙,就要當心被曬傷。電器的輻射也是同理,但它們的輻射強度極低。這種程度的熱效應完全沒有理由去擔心。
非電離輻射的第二種影響是在人體內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產生于無線電波和長波無線電等低頻率輻射。
生活中高壓輸電線、廣播和部分家用電器都可以產生這種輻射。但是人體內感應電流的強度至少要達到0.7mA才能讓我們感知到。而一個人即使站在500KV 的高壓電線下,體內也只有 0.005mA 左右。至于家用電器使用的電壓最高也只有220v,它們的輻射幾乎無法對人體造成任何影響。
了解輻射的原理后,很多謠言就不攻自破了。事實上它們大多是把電離輻射的危害移植了過來。
網絡上流傳的各種防輻射措施也錯漏百出。例如面對電腦時間長了,洗臉可以清洗輻射顆粒,從而減少輻射。但事實上清洗輻射顆粒是核武器防護的相關措施。
在核爆炸后,有些帶有放射性的顆粒可以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并沾染在人的臉上。
如果不及時清洗,就會造成持續的電離輻射傷害。但對于顯示器而言,它輻射的僅僅是電磁波,不會擴散出放射性物質,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輻射顆粒。
再比如仙人掌防輻射,仙人掌以生命力頑強而著稱。它在長時間的陽光輻射下,仍然可以生存。因此有人認為仙人掌可以吸收輻射。
但問題是,植物在輻射下的生存能力和吸收輻射的能力不是一回事。
退一萬步講,仙人掌所能吸收的也僅限于那些直線經過它的輻射。如果擺在那邊就能讓輻射改變方向,那是黑洞。
綜上,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輻射并不會危害健康。也不需要防護。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