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風靡全球,給無數人的口腔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但看到巧克力表面出現白霜,很多人就會三思,是發霉?是產品質量問題?話食團明確告訴你,起白霜的巧克力一樣可以安全食用。但是,巧克力為什么會起霜呢?白霜到底是什么呢?
巧克力起霜分為兩種:糖霜和脂霜
糖霜:相對濕度高于70%時,巧克力表面濕氣增加使砂糖晶體溶化,當相對濕度降低時,融化的砂糖又開始重新結晶,最終形成糖霜。糖霜的發生率低,對巧克力質量影響不大,可以通過控制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的濕度來避免糖霜的出現。有時候甚至故意做出糖霜,賦予產品獨特的感官。
脂霜:發生率很高,對巧克力質量影響很大。脂霜的出現與巧克力的中所用的油脂密切有關,包括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脂霜。
1.起脂霜的原因是什么呢?
巧克力起脂霜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脂肪晶型的“變構”: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而可可脂有形態各異的六個“兄弟姐妹”,其中五弟(Ⅴ型)最穩定,是人們所期望的結構,他能使巧克力涂層具有光澤的外觀。而幺弟(VI型)比五弟(V型)的熔點高,在儲藏的時候五弟會變成幺弟,從而導致巧克力的表面形成一層非常薄的“白霜”,這就是“脂霜”。
2.油脂的“遷徙”:18℃時油脂遷移的速度很慢且未起霜;但在 30℃時油脂遷移速度很快并迅速起白霜。而且研究發現不同溫度下發生遷移的油脂組分不同。
3.原料間的“斗爭”:有些商家會用代可可脂,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相容性差,使之發生重結晶,從而形成更大的結晶體游到了巧克力表面,這些長而尖針狀物最終引致白色混濁如霜。
2.會有危害嗎?
不會。如果巧克力只是起霜的話還是可以吃的,雖然不太好看,但好的巧克力起霜味道變化不會很大,除非是品質差的巧克力,那就不要食用了。
3.為什么從冰箱拿出來后的巧克力容易起白霜?
巧克力長時間冷藏從冰箱拿出來后表面糖霜和脂霜都會生成,糖霜是因為巧克力從冰箱拿出來以后,表面的冷空氣降溫形成的水分使巧克力中的糖分析出,從而形成糖霜。脂霜是因為溫度改變從巧克力中游離出來的可可脂和可可油。


4.如何正確存放巧克力?
由上述起霜機制可以知道,高溫無疑是“起霜”的罪魁禍首之一,所以巧克力要貯藏于15℃至 20℃環境中,并避免溫度波動。所以正確儲藏巧克力的方法應該是:
1.冬天氣溫度一般低于20℃時,巧克力可以儲存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即可。
2.夏天如果溫度高,巧克力容易融化,這個時候可以放在冰箱里,儲存溫度一定要保持不變,巧克力要用塑料袋密封好,置于冰箱冷藏室(置于冷凍室是不對的哦)。
3.從冰箱取出巧克力時,請勿立即打開,讓它慢慢回溫至接近室溫再打開,巧克力外層就不會覆蓋一層水。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