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吸血鬼及僵尸題材的影視劇有著別樣的偏愛,是不是也產生過這樣的疑問,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吸血鬼,有沒有僵尸,他們在哪里?而何為僵尸?僵尸是指人死后,尸體在某種作用下重新起立行走,撕咬活人。

現實世界的僵尸末日可能迅速結束,情況與其說像美國經典電影有線電視臺(AMC)熱門劇《行尸走肉》,不如說像2002年的經典影片《驚變28天》。這是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學生們得出的研究結論。他們主要運用一種流行病學模型來模擬傳染病在人群中傳播的情況。這個團隊依據的假設是,每個僵尸每天都能發現一名受害者,且有90%的可能性把僵尸病毒傳染給對方,且這些“活死人的壽命”能維持20天。研究人員把上述參數輸入模型后發現,還不到100天,人類就只剩下幾百個幸存者了。
僵尸數學
一位來自渥太華大學的數學教授羅伯特·J·史密斯稱可以通過一個公式計算出僵尸的傳播速率,即(bN)(S/N)Z = bSZ,研究人員試圖使用數學工具創建僵尸擴散模型,史密斯認為僵尸的擴散建模與生物病毒有些類似,其中N代表總人口數,Z表示僵尸的數量,b表示被僵尸感染的可能性,結果暗示僵尸如果出現,可能將統治全世界,只有全人類全力絞殺僵尸才可能躲過一劫。

僵尸研究學會的創始人Mat Mogk認為僵尸存在其固有的生物特性,它們不會飛,也不會永遠存活下去,它們會通過撕咬正常人達到傳播擴散的目的,有一些關于僵尸傳播的影片就描述了關于僵尸病毒的擴散情節,比如《驚變28天》、《尸樂園》以及文章開頭所提到的作品等。澳大利亞傳染病研究中心的病毒學家伊恩·麥凱認為僵尸病毒的擴散類似病毒感染計算機的主機,其蔓延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高效,顯然這是一個極端的病毒傳播事件。史密斯認為在對僵尸擴散公式進行研究時需注意一個特點,即被僵尸感染過的死亡人口可作為僵尸重新復活,并繼續攻擊人類。
這樣的擴散模型可以參考艾滋病、瘧疾以及西尼羅河病毒的爆發模式。大多數病毒模型只有一個非線性元素,但是僵尸病毒模型卻有兩個,這會使得僵尸擴散的數學模型變得比較敏感。美國愛荷華大學傳染病學教授塔拉·史密斯認為數學建模在結合僵尸擴散理論后變得更加有趣,可以使孩子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在公共衛生領域可以通過數學模擬進行影響預測,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增加,人類需要面臨新病毒的挑戰,同時也反映出公眾對病毒大流行事件的憂慮。
僵尸大腦
跟人類一樣,對僵尸來說,大腦也是他們最重要的器官,沒有大腦僵尸就會喪失行動能力,加州圣地牙哥大學與卡內基美隆大學的兩位神經科學家就很好奇僵尸大腦的運作,這份論文叫做“僵尸也會夢到不死羊嗎?”分析指出,走路緩慢的僵尸可能在小腦的部分出了問題,因為小腦負責處理動作協調的部分,就算有些僵尸健步如飛,他們也欠缺了工作記憶的能力。

依據康乃爾大學研究指出,如果你人在美國,遇到僵尸疫情爆發,最好的避難地點是洛磯山脈,建立疾病模型研究病毒的傳播路徑,透過咬傷才能傳播病毒的話,人口較少的地區會傳播得比較慢,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傳進山區,而最嚴重的就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啦~所以無論你住哪里,要避難的話或許都先往山區逃就對了!
僵尸病毒雖然不是最可能出現的末日場景,但是有備無患總是好的。全社會如果想在僵尸爆發時及時有效地動員公共衛生應急反應,現在就必須投入更多的研究和資金。(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