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皇上買了個表,怎么知道是不是準的?丨雜物科考隊

    這里的皇上,當然是清朝的皇上,撐死了是明朝的皇上,因為之前皇上買不到表。

    明代末期,西洋鐘表就傳入中國,并大受中國皇室貴族歡迎,很多皇帝成為狂熱的鐘表收藏愛好者。

    但問題來了,在沒有7點鐘準時開始的《新聞聯播》的時代,他們怎么知道自己買的表是不是準的呢?

    接下來你將看到:

    ●皇上,你買了多少表啊?

    ●火車和航船,逼中國人守時

    ●統一時間,還得靠打仗

    一向準時準點的值班編輯 / 老梁

    皇上,您買了多少表啊?

    -+-

    “日出為晝,舉世皆同其時”。在工業時代之前,精確的計時對大部分人來說完全沒必要。在中國傳統觀念里,大伙兒起床,抹下惺忪朦朧的眼睛,看到升起的太陽,那便是認為活在同一時刻。

    老百姓算時間一般靠太陽+雞,精確一點的有日晷、水鐘、漏刻等等。勞動人民還創造了諸如一盞茶、一頓飯、一袋煙的計時單位。至于小說,像《三國演義》,更講究英雄的豪邁氣場,關羽斬華雄,計時就用了杯中酒的冷熱換算。

    ●故宮里的日晷

    下面就得說皇上買了個表這件大事了。

    自明代末期,西洋傳教士和商人把鐘表帶到中國,就引起了皇帝們的興趣。清朝皇帝自順治開始,就使用鐘表計時,不離左右。

    按照中國傳統的時間觀點,一天分成100刻,而西洋人認為,一天分96刻,每刻15分鐘,這個非常不符合大清國情。好在康熙皇帝敢于搞體制改革,命令二十名大臣去觀象臺測驗,發現用西洋辦法算的時間更符合天象,于是從康熙九年,也就是1670年開始,清朝官方承認并推行了一天96刻的制度,進一步推廣了西洋鐘表。

    于是在康熙皇帝時,大臣們已經都隨身帶表,以免誤了時間。那么多鐘表,自然有快有慢。

    乾隆年間的大臣富察·傅恒家里不僅自己帶表、家里帶表,就連仆人也都隨身帶表。為的就是互相印證,以免誤時。當時上流社會佩戴鐘表如此流行,以至于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鐘表進口市場。

    ●富察·傅恒,乾隆時期歷任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職,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

    然而表有誤差這事是說不準的,有一天上朝,富察大人的表就慢了,以為沒到時間,晃晃悠悠上班,進門一看皇帝在里面等著了。據說富察大人“惶悚無地,叩首階陛,驚懼不安者累日。”

    對大臣來說,校準鐘表的對象自然就是皇上,而皇上的標準時間,是紫禁城交泰殿的

    自鳴鐘。

    ●左邊就是交泰殿里的大自鳴鐘,現存的自鳴鐘造于嘉慶三年。

    但對皇室貴族而言,鐘表更重要的功能不是計時,而是奢侈品。所以他們會要求鐘表越奢華越好,裝飾越多越好。

    ●清雍正《十二美人圖》之持表對菊圖(局部),美人手持一塊琺瑯表。

    乾隆皇帝是鐘表的狂熱愛好者,他每年要訂購價值3萬到6萬兩白銀的鐘表,而且“務要是洋做者方可”,必須原裝進口,而且在上諭中要求采購的官員“不必惜費”,不要怕貴。

    而對于多數老百姓而言,“時間”、“時差“的概念,和他們有啥關系呢?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中國人民最不缺的就是時間。

    曾任北大校長的蔣夢麟(1886-1964)一段童年的回憶就佐證了這點。他說,在家塾讀書時,“時間是靠日晷來計算的。碰到陰天或下雨,那就只好亂猜了。猜錯一兩個小時是常事……猜錯個把鐘頭也無所謂”。

    ●蔣夢麟

    火車和航船,逼中國人守時

    -+-

    時間對于中國的鄉村或者偏僻的城鎮或許無所謂,但是對于其他地區卻不盡然。

    例如上海,它是近代中國的“魔都”,自打開埠后,外國人首先帶來了統一的城市時間。

    19世紀80年代,上海法租界當局便在外灘搞了一個木結構的氣象信號臺,除進行天氣預報外,還在正午時分利用臺頂落球報時。

    彼時的報紙《點石齋畫報》以“日之方中”為題,報道說:

    “本埠法租界外灘外洋涇橋堍,于秋間新制驗時球與報風旗,按旗于每日上午十點鐘扯起,遞報吳淞口外風信,其視風之所向或大或細或睛或雨,隨時改懸各旗,傳報至球,則每日十一點三刻鐘時升起半桿,十一點五十五分鐘時升至桿頂,至十二點鐘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驗對時刻。允稱奇制”。

    ●《點石齋畫報》所載氣象信號臺

    此外,在上海各國租界,外國人還紛紛修起了鐘樓,從英國、美國或者德國進口巨鐘安置樓頂,按點報時,成為統一時間的標準。

    當時詩人作詩歌詠:

    大自鳴鐘莫與京,

    半空晷刻示分明。

    到來爭對腰間表,

    不覺人歌緩緩行。

    作為當時的航運中心,上海還出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條營運鐵路——吳淞鐵路。其發布的火車時刻表見下:

    ●圖片來源:丁賢勇《新式交通與生活中的時間:以近代江南為例》,載《史林》,2005(4)

    盡管吳淞鐵路第二年即遭拆除,但是火車畢竟還是在中華大地上“咣當”起來。有資料統計,到1911年,全國鋪設鐵路共計9000多公里,京沈、京漢、膠濟、津浦、滬寧等線路均告竣工。

    相比鐵路事業,航運業的布局同樣不遜色,而且部分地區統一的標準時間正是由于它們的興盛而率先提出。

    截止到1899年,依條約規定,大清政府開放了南到廣西北海、北至遼寧營口的31個商埠,并包括若干沿江城市,例如南京、漢口、重慶等。最初進出港口城市的外輪、洋商等,需要有統一的時間來協調。不然貨運遲到、航船早發,大家都得打起來。

    ●清代上海海關的航船,左邊遠處有鐘樓

    于是,1902年中國海關推出“海岸時”,海岸時“以東經120度經線之時刻,為沿海各關通用之時”。它的便利,讓鐵路事業的工作者們看到了甜頭,也紛紛采用。

    中國人民因為車、輪船的出現,固定時間的運行,不得不搭上了“趕”交通工具的“賊船”,就再也停不下來。上海《海關十年報告》(1902-1911)就說,

    “無論在國內或國外,乘輪船或火車旅行目前已為一切社會階層所樂于接受。對于鐵路來說,客運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即使在象1911年……那樣的特殊情況之下,進港的輪船也是擠滿了人的”。

    統一時間,還得靠打仗

    -+-

    海岸時畢竟只是一部分地區的標準時間,神州大地其他地方又該如何?

    1919年,北洋政府的中央觀象臺提出劃分五個時區的方案,以照顧全國人民的感受。

    方案中提出,五個時區即中原時區、隴蜀時區、回藏時區、昆侖時區和長白時區,前三時區分別對應世界標準時的東八區、東七區、東六區,后兩時區為半時區,五區換算標準時即8時、7時、6時、5時30分和8時30分。

    彼時觀象臺還推出時區的套餐——《歷書》,制作了中國各大城市標準時與地方時的對照表,以便老百姓遵循。

    ●1919年中國標準時區劃分圖

    悲催的是,北洋政府是個弱勢的政權組織,操作時間的方案墨跡未干,就被國民政府取而代之。它繼承了前任的標準時劃分方案,加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報時技術的改善,推動了五時區中,尤其是東八區中原標準時的擴展。例如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等地可見可聞的電報、廣播,還有人流集中地懸掛的大鐘。

    ●上海外灘海關大鐘

    顯然,這個五時區的搞法是非常麻煩的,很快受到了交通事業的挑戰。

    20世紀30年代,西北的隴海路、西南的湘桂路的竣工,并且航空事業的橫插一腳,使得大力推動大范圍的標準時成為緊要的事情。

    不幸的是,這一時期遭遇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等到政府遷都重慶時,內政部決定自1939年6月1日起,“在抗戰期間,全國一律暫用一種時刻,即以隴蜀時區之時刻為標準”。它對于推動全國各省市執行標準時是個福利包。

    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又恢復使用中原標準時,重慶、成都、昆明等地照舊用隴蜀時。當時的報道說,“滬渝、滬蓉、滬昆等線民航飛機的旅客下機后需撥動手表,進退一小時”。

    ●民國時期的民航客運,那時候刻沒有啥星空聯盟、累積里程啥的

    然而,隨著人民解放軍由北至南、西南、西北戰場的節節勝利,不統一的標準時狀況因為協調戰場的指揮而得到統一,那就是使用中原標準時。不過,人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既然要打掃屋子,那就連“中原標準時”的稱呼也得清除。

    1949年9月27日政協會議通過定都北平的決議,十天之后西安人民廣播電臺就登報表示,“本臺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隨后的數月里,全國除西藏、新疆地區外,紛紛表態采用北京時間作為標準時間。

    也就是說,人民政府在統一大陸之際,順手就完成了舊中國花了四十余年也沒完成的統一時間的任務,北京時間也就誕生了。

    皇上再也不用擔心對表的問題,只不過皇上早就沒了。

    參考資料:

    郭慶生:《中國標準時制考》,載《中國科技史料》,2001(3)

    郭慶生:《建國初期的北京時間》,載《中國科技史料》,2003(1)

    丁賢勇《新式交通與生活中的時間:以近代江南為例》,載《史林》,2005(4)

    湛曉白:《時間的社會文化史——近代中國時間制度與觀念變遷研究》,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 發表于 2017-01-18 00:00
    • 閱讀 ( 75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