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說: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在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占14.9%。
流言百科 答:
假。流言中所說的那個組織并不存在。在中國參與的相關評估測試中,也并不包含關于創造力、想象力的內容。這個結果,是流言傳布者將幾個相關數據改造、捏合而來的。
論證:
真的有個“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嗎?
所謂的“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英文是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它并不是一個組織,而是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在1988和1991年做的國際性的教育評估調查。
該項調查通過對學生進行測試,來收集比較各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和成果。調查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9年進行的,當時中國并未參加;第二階段是在1991年進行的,涵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20個國家,而非流言中所說的21個國家。這項調查有四個部分,而中國只參與了其中13年齡組數學和科學類的測試。這些測試中并沒有涉及到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評估。測試的結果是,中國13歲學生的數學測試成績排名第一,科學測試成績是14名(與美國并列)。
何來“想象力倒數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
從相關評估調查的結果推測。“計算力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似乎有跡可循。在測試中,中國13歲學生的數學測試成績排名第一,這就是“計算力第一”的來源。在20個(而非流言中的21個)參與國家中,科學測試成績排名(并列)14,這或許就是“倒數第五”的來源——只是,這里的測試結果說的是“科學測試”而非“創造力”。如前所述,相關測試中沒有與創造力有關的項目。
相關調查明明是1991年進行的,為什么會說成是2009年呢?這個錯誤的源頭很可能是與《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有關。2009年8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被忽視的科普創作正成為吞噬中國兒童想象力的又一黑洞》的報道。報道中引述了“計算能力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的說法,但并未給出數據來源,也未說明調查時間。在隨后的流傳中,傳播者很可能將該報道發表的時間誤作這項調查的時間。
在報道中,記者引述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孫云曉的一些意見。這些意見和相關數據同時出現在他的《中國兒童想象力危機報告》中。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人民日報》的報道,還是孫云曉的文章,討論的雖都是“中國兒童的想象力”,但均未出現“想象力倒數第一”字樣。但兩篇文章均提及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聯合進行的“我國城市兒童的想象力與幻想”調查研究。在該項研究中受調查學生的“冒險性和想象力”得分最低。這很可能就是“想象力倒數第一”說法的來源。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