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又到了感冒季。禽流感也鬧得兇。一般認為,通過呼吸飛沫傳播是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然而近年來一些研究對其誘因又有了新說法。感冒的誘因有哪些?來看看本文吧。
一般認為,通過呼吸飛沫傳播是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然而近年來一些研究對其誘因又有了新說法。包括了以下情況:
1.“摸”出來的感冒
病毒在手帕上能存活1小時左右。而手的溫度很適宜它的存活,使它的手上的存活時間可長達70小時。感冒患者擤鼻涕或打噴嚏時將病毒粘到手上,再通過手把病毒轉移到人們經常接觸的地方,如門把手、桌椅、電話機等處,健康人接觸這些污染了病毒的手或物品,極易感染。
2.“吃”出來的感冒
國內外很多專家研究發現,不良的飲食習慣與感冒關系密切。過多地進食高鹽餐飲,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黏膜水腫、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終導致感冒發病。過多地進食高糖餐飲,可消耗體內水分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引起口干舌燥,使免疫力低下,進而誘發感冒。過多地進食高脂肪飲食,如奶油、肉類、肉湯等,可降低機體的免疫細胞抗病毒能力,易引起感冒。為預防感冒,應遠離高鹽、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飲食。
3.“坐”出來的感冒
臨床觀察發現,坐辦公室的、泡網吧的、坐著打麻將的和活動較少的人,患感冒的機會比正常人要高2~3倍。據報道,某一島國惟一的電視塔不能正常工作時,兒童感冒的就診率大幅度下降。經調查研究,過去孩子常整天圍著電視機,活動極少,而現在又回到大自然里去做戶外活動,也就恢復了對病毒的抵抗力。
4.“刷”出來的感冒
有些牙刷用筒密封,牙刷經常處于潮濕狀態,病菌容易滋生繁殖。感冒久治不愈的人除了個人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之外,就是因為病毒借刷牙造成的牙齦傷口而反復感染。
5.“藥”出來的感冒
據專家研究認為,濫服藥物可導致感冒。藥理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許多藥物,特別是磺胺類、抗生素、抗結核藥、抗癌藥,甚至解熱鎮痛藥(如撲熱息痛)等對機體免疫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經常服用這類藥物可降低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人易感冒。
6.“愁”出來的感冒
俗話說“愁一愁,白了頭”,說明了憂愁對人體的影響。多愁善感的人免疫功能容易降低,殺傷病原微生物能力減弱,干擾素水平下降。相應的,呼吸道防御功能減退,使感冒病毒有機可乘。據國外科研資料統計,經常憂慮或常常發愁的人比正常開朗者患感冒多3~5倍。
7.“抽”出來的感冒
抽煙有害健康,尤其易損害呼吸系統的器官,長期吸煙還影響內分泌系統及全身的新陳代謝,從而抑制機體免疫功能,使人易感冒。
8.“關”出來的感冒
保證室內空氣清潔是防止感冒的關鍵。在門窗緊閉時,室內沒有一氧化碳等污染源的情況下,室內空氣也會隨人數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而受到污染。常開窗,人體排出的廢氣及屋里的煙霧可以隨流通的空氣飄走,有利于預防感冒。
擴展閱讀:感冒是流感嗎
(作者:肖毅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