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說:微博上的一個段子,今天一女生告訴我,生命科學院院長演講一場,徹底改變了她。院長痛心疾首地說:我就不明白你們女生為什么喜歡敷面膜。不知道膠原蛋白大分子不能被皮膚吸收也就算了。那厚厚一層玩意,不就是在臉上末了層培養基么?還一敷敷半小時,皮表各種菌各種蟲高興壞了,等你敷完都四世同堂了。
回答:
假。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等,確實無法被皮膚內的細胞所吸收,但面膜確實有保濕、去黑頭等功效。正規面膜添加了抑菌劑,一般不會造成細菌過度繁殖,自制面膜卻會有這方面的隱患。
論證:
其實這個要根據面膜的目的和類型而看,不能一概而論。
目前,所謂的面膜,可以分為兩大類,市售的商品化面膜和自制面膜。對于商品化面膜來說,主要有敷面泥型面膜、剝離型面膜、濕巾型面膜等類型。可能剝離型面膜和濕巾型面膜更符合我們對面膜的定義。一般商家宣傳的功效是:營養肌膚細胞、去黑頭、去角質、保濕等等。
首先對于皮膚來說,由于皮膚最外層角質層的存在以及細胞本身的生理過程,決定了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等,是無法被皮膚內的細胞所吸收的。所以說靠大分子營養細胞起到所謂“美容作用”是不靠譜的(所謂“補充膠原蛋白“就是一例)。另一些聲稱加入了“營養因子”等的產品,更多的是噱頭大于科研證實,姑且用之。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一些物質,例如油脂類、膠原蛋白類、甘油等物質,在臉上可以形成油脂層或膠原蛋白層,可以防止皮膚中的水過快散失,在干燥空氣中能夠防止皮膚表層過于干燥而造成的起屑、發皴等現象。含有一些酸質,如水楊酸的面膜則可一定程度上減少角質層,從感官上能讓皮膚更嫩(不過個人不建議這樣做)。剝離型面膜則可利用其交聯特性,結合黑頭等物質一起從皮膚上分離出來,的確能達到一定除去黑頭的作用。從這一角度說,面膜并非一無是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面膜屬于化妝品,是否有效是沒有強制規定的,只要保證無害即可。因此也不要對面膜的功能太過期待。(當然討姑娘歡心的功能大大的有。)
對于商品化面膜來說,由于其內含有不少富含營養的有機物(要指出的是,還遠達不到培養基的營養程度),為了能夠穩定保質,因此很多時候都會向里面添加抑菌成分,如酒精、羥基苯甲酸酯等抑菌劑。使用這些面膜并不會造成細菌過度繁殖。但是需要注意過敏。
而對于自制面膜來說,由于多使用直接來源于動植物組織如雞蛋清、黃瓜等,其富含營養物質,且沒有抑菌劑存在,那么的確會造成皮膚細菌的生長。細菌半小時內沒法四代同堂,最多也就3代,因為就算是分裂速度頂尖的大腸桿菌,也要20分鐘一代。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