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什么樣的人需要看營養門診?

    導語:或許現在還有不少人對醫院內的營養門診不太了解。以前我們只知道生病了應該去醫院看病,營養好像跟醫院扯不上太大關系。其實不然,今天就帶大家來了一下營養門診。

    最近,一位準媽媽挺著大肚去醫院看門診。“懷孕二十幾周了,最近檢查出來血糖偏高,診斷為妊娠糖尿病,這個時期也不敢吃藥,又不想用胰島素,產科醫生就建議我來營養門診看看,希望通過調節飲食來控制血糖”。這位準媽媽說道,“之前不知道醫院還有這樣一個營養門診,也從沒關注過自己每天都吃了什么,營養是不是均衡合理,直到現在才有了一點營養意識。”

    和這位準媽媽一樣,或許現在還有不少人對醫院內的營養門診不太了解。以前我們只知道生病了應該去醫院看病,營養好像跟醫院扯不上太大關系。其實不然,今天就帶大家來了一下營養門診。

    營養門診的重要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吃得是越來越好,但一些所謂的“富貴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西方有句話叫"you are what you eat",也就是俗話說的“吃什么就是什么”,主要是呼吁人們要吃得健康,以保證健康的身體。而事實也是如此,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八成慢性病的發病率與飲食的好壞有明確的關系,三分之二惡性腫瘤的發生跟營養有關。合理膳食已成為保證人體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其余三大基石為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對于某些慢性病的防治更是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尤其是早期確診有慢性病的人,這個時候來看營養門診,效果最好。比如,很多人在剛被確診患有糖尿病時,血糖控制可以借助飲食結合運動的療法。再比如,一些人雖然沒有戴上糖尿病的“帽子”,但他們可能是糖尿病的“后備軍”,處于糖耐量減低的狀態,這種狀態再發展下去就將成為糖尿病。但如果合理控制飲食,就有可能穩定在這個狀態,避免患上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雖然具有了營養意識,但卻沒有正確的營養知識,盲目相信一些所謂的“偏方”,或小廣告上的養生信息,往往不能達到營養保健效果,還有可能適得其反。退一步講,就算一些保健養生的信息是正確的,那也都是大眾化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病情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往往需要個性化的營養保健處方。

    營養門診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個性化營養處方,告訴不同人群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合理營養,說白了就是教您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

    哪些人該看營養門診

    目前,北京的三甲醫院以及部分二級醫院基本上都有營養門診,但具體到每家醫院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綜合來看,以下五類人群成為營養門診的主力軍。

    一是代謝綜合征患者。此類人群主要表現為“五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尿酸,高血粘稠度。這類人往往伴有中心性肥胖,也就是常說的“蘋果體型”,腰上堆積的脂肪多,引起“五高”的幾率會增加。這類人來看營養門診,通過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同時達到輔助控制血糖、調節血脂、降血壓、降血尿酸、降血粘稠度的目的。

    二是圍產期人群,即孕婦和乳母。孕期如果營養不足,母親可能出現貧血、免疫力低下,胎兒可能生長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反之,如果營養過剩,則可能使母親體重增長過快、出現妊娠糖尿病,還可能出現巨大兒、嬰兒期肥胖等。所以,營養不足不行,過剩了也不行,最好營養剛剛好。通過合理膳食,可以使孕期準媽媽的體重合理增長,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和貧血的發生;對于乳母而言,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有助于保證母乳的充足以及產后體形的恢復。

    三是慢性腎臟疾病、肝病以及胃腸疾病的患者。這幾種疾病跟營養有關,對飲食均有一定要求。比如,慢性腎臟疾病在飲食上對蛋白質和鈉有一定限制;肝病對蛋白質和脂肪有一定要求;胃腸疾病往往由于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對飲食也有特殊要求。通過營養門診,可使此類人群掌握相應的飲食原則,有助于控制病情、延緩疾病的進展。

    四是需要制定營養支持方案的患者。比如,手術后或放化療后的患者,以及長期無法正常進食而只能通過鼻飼或靜脈供給營養的患者。通過營養門診,為此類人群制定營養支持方案,保證營養的供給,促進身體的恢復。

    五是一些特殊群體。比如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大,營養問題需要個性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他們對飲食這個概念還處于萌芽期時,就培養他們健康的飲食習慣,對他們今后的人生是非常有幫助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可以考慮來看營養門診,就是檢查后沒什么病,但總感覺身體狀況不佳、有一些不適癥狀,可以來營養門診評估一下,通過個性化指導,將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看營養門診需要做什么準備

    看營養門診前,您最好做一些準備,以便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更好的接受個性化營養指導。一是請您做一個三天或一周的食譜記錄,寫明食物的大概攝入量以及進食時間,以便營養師了解您在此期間的營養攝入情況,這一點最為重要。二是請您帶上最近的體檢報告結果,如血尿常規、血生化等(如有可能帶上近1、2年的結果,以關注漸進性變化),以便營養師從客觀上了解您身體的營養狀況。三是請您記下自己的不適癥狀,以便營養師結合您的主觀癥狀來判斷是否存在營養問題。四是請您記下體重的變化情況,體重是反應機體營養是否充足的一個不錯的指標。

    綜上,很多人其實都有看營養門診的必要,但現在自己主動來看營養門診的人仍是少數。如何提高大眾對營養門診的認可,這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強全民的營養意識,尤其是從小就教育孩子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營養醫師的隊伍和素質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擴展閱讀:糖來了

    (作者:柳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臨床營養科副主任技師)

    • 發表于 2014-01-27 00:00
    • 閱讀 ( 87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