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在網上看到很多關于六一節的文章,突然想到六一兒童節是國際兒童節不是中國本土的節日,中國古代是沒有六一節的。
古代兒童節是上巳節,《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上巳節也稱女兒節,杜甫的《麗人行》描述的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古老節日“上巳節”的場面,“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今天的六一兒童節孩子們都玩的很開心,那古代孩子過兒童節有那些可以玩的東西呢?他們沒有音樂、電影、電視、變形金剛、芭比娃娃、動畫片、漫畫······那他們有什么呢······
捉蝴蝶

左邊的小孩慢慢的靠近蝴蝶伸手準備捧住它,右邊的孩子停住扇扇子目不轉睛的盯著生怕把蝴蝶給嚇跑了。
斗草
斗草游戲“始于漢武”,梁朝人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有記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戲。”自居易在《觀兒戲》也提到“斗草”:“棄塵或斗草,盡日樂嬉嬉。”

斗草分為文斗和武斗
所謂文斗就是大家一起去找各種花花草草,比試誰采到的花草種類多,看誰采到最多的奇葩草或者別人不知道的花草,就算贏。

文斗還有高級一點的玩法就是大家雖然去采花草,但是斗的時候是有規矩的,一人找到觀音柳另一人就要拿出羅漢松,一人拿出美人蕉另一人就要拿出君子竹,沒有拿出來的算輸。

武斗就簡單粗暴了,就是找堅韌的草兩遍對拉看誰的草先斷,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還玩過這個。我小時候玩這個老是贏,沒人贏得了我。

推棗磨
這個游戲可能離我們比較久遠很多人都不知道了,而且也沒人玩了。



這三幅圖是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秋庭嬰戲圖》。推棗磨的玩法是將一個棗子橫向切開在底下插上三根竹簽固定。
然后用一根長竹子穿起兩顆棗子放在棗核上旋轉看誰轉的圈數多。
斗蛐蛐
男孩子們總愛相約在一起讓兩字蛐蛐進行生死搏殺。

捉迷藏
這個游戲可謂經久不衰啊,大家小時候一定都玩過。

放風箏

擊丸
擊丸是唐代馬球的變種,宋代少馬將馬球變成步球類似現在的曲棍球。

騎竹馬
這種是孩子們拿著一根竹竿放在胯下一只手握著桿頭,竹竿尾部放在地下,小孩子一顛一顛的很像騎馬故名騎竹馬。

你瞧古代孩子們沒有電子游戲、沒有電影、沒有漫畫照樣可以玩的很開心。
不過游戲不分年代,不管是什么游戲和小伙伴一起玩才好玩,才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小朋友才能找到小伙伴。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有味道的歷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