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勢必會大舉進軍太空,乃至殖民其他星球。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人類還需要考慮到種族繁衍的問題,我們擔心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性行為。雖然沒有宇航員承認在太空中發生性行為,但是大量的繁殖仍在繼續。

因為從一系列果蠅到魚類的動物身上發現:它們的卵,精子和胚胎都已經被送到太空,所以我們可以研究它們如何繁殖。雖然這些研究表明空間繁殖的第一個階段是可能的,但其他研究表明,較低的重力可能會減緩胚胎的發育。科學家做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以試管技術為基礎的,他們把胚胎或者已受孕的動物送入太空。然而,我們還沒有看到太空中某一種動物正常的懷孕并在那里生下健康的嬰兒,所以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航天機構來說,最感興趣的是輻射會對繁殖產生影響。太空中充滿高能粒子,會損害我們的DNA。在地球上,由于大氣層的保護,我們接受到的輻射比國際空間站中小100倍。最近PNAS上的一項最近研究成果調查了太空輻射對男性繁殖能力的影響。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人類長期生活在空間站或其他行星,外太空的殖民地可能會儲存精子和卵子的樣本,進行繁殖。

可是,在國際空間站上,人們受到的輻射量超過地球上的100 倍。作為身體上最敏感的部位,生殖器官首當其沖。輻射會讓精子產生嚴重的生殖問題。為了測試這種輻射是否會給精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這個團隊讓老鼠凍干精子的樣品在國際空間站待了288天。對于此次實驗的目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人類開始永久生活在太空,那么使用輔助生殖技術,讓存儲好的精子能夠繁育后代將會很重要。”
如果未來人類要移居其他星球的話,我們就既需要男人也需要女人。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DNA的損壞也會增加。所以還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考察太空旅行是否會影響男人和女人的生殖能力,以及年齡在這方面是否也是重要的因素。在太空旅行中,有必要對身體進行防護以組織有害的宇宙射線。如果受損的DNA無法恰當地修復,就會增加患癌的風險。這也是我們在地球上要涂防曬霜的原因,這可以阻擋紫外線從而降低皮膚癌的發生率。同樣,接觸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會導致放射病并增加患癌幾率。

雖然研究表明在太空中實現繁殖的基本層面是有可能的,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包括受精、著床、發育和分娩。雖然在太空性行為看來不太容易,這也不是NASA優先考慮的事項,但是人類能否幸存下去要取決于我們能否更好地理解在零重力情況下如何繁殖。但是,不管怎么說,這項研究也讓我們離遠征星辰大海的夢想又靠近了一步。(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