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聽不慣咀嚼聲?你有恐音癥

    生活中,有一些聲音讓人忍無可忍,比如指甲刮過黑板發出的聲響,叉子劃過玻璃、餐刀刮瓶子發出的噪音,之所以聽者難受,是因為它們的頻率在2000~5000赫茲之間,是人類耳朵最敏感的頻率范圍,會引發大腦中的聽覺皮層(處理聲音反應)和杏仁核(掌控消極情緒)之間產生交互作用。

    然而,另外一些人討厭噪聲的方式則讓人費解,他人吃飯發出的咀嚼聲也可以讓他們暴跳如雷。

    聽聲似受刑

    美國人詹姆斯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看電影時,他沒法忍受別人在他旁邊咀嚼爆米花的聲音。不過,他大可以逃離這些有惱人噪音的公共場合。然而,在家里跟家人的相處也讓他感覺到非常不安。

    舉例來說,一天,詹姆斯回到家中,驚喜地發現妻子將家里布置得很漂亮,桌子上已經準備好了一頓精美的燭光晚餐,原來今天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工作的勞累一掃而空,他很感激妻子制造的小浪漫。燭光讓屋子顯得很溫馨,他們坐在桌前,享受這頓美好的晚餐。這時,一個不悅的念頭出現了。妻子在吃牛排時,發出了難聽的咀嚼聲,詹姆斯不想破壞美好的氣氛,試著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不過這些聲音對他來說太大,最后他不得不跟妻子說:“抱歉,不過,親愛的,你可不可以吃牛排時,不要發出聲音……”妻子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和不悅,可想而知,這個美好的晚餐最終草草收場,兩個人都感覺不舒服。

    來自英國肯特郡的29歲安娜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安娜8歲時,就會對呼吸聲、飲食聲以及其他沙沙的聲音敏感,感覺到心慌,并有一種想逃離的沖動。這不是一般的煩惱,因為這些聲音幾乎遍布生活每個角落,為了躲避這些聲音,她會避免去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在一趟30分鐘的火車旅程上,她不得不不斷起身離開座位去找更安靜的場所。由于對普通聲音的恐懼,她經常在公司哭泣,并坐立不安。三個月后,安娜被解雇了。

    恐音癥患者的困擾

    2014年《臨床心理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全世界人口中,像詹姆斯與安娜這樣的人可能占到20%。2000年,研究者們特意為他們這類人發明了一個醫學新名詞“恐音癥”。

    恐音癥,顧名思義,就是對聲音感到憎惡。不過,這種癥狀的患者可不是對大家都討厭的尖銳刺耳的噪音反應激烈,而是對周圍人發出的一些重復性的聲音,產生過度情緒反應。

    80%的這些觸發聲音經由口中發出,比如喝水、咀嚼聲、呼吸聲、打噴嚏聲……不過,敲擊鍵盤、點擊鼠標的聲音也都可以是觸發因素。這些聲音只是周圍人正常活動時發出的聲音,有的時候甚至很輕柔,比如吃薯片的沙沙聲,遠遠達不到噪音的級別,然而恐音癥者卻會感覺到惱怒甚至憤怒,一些患者還會以口頭或者身體攻擊的方式回應這些噪音的發出者。

    由于對聲音過于敏感,一些恐音癥者會被人誤以為性格孤僻怪異,而遭到冷落,他們自己也傾向于一個人呆在一個地方,變得不愛社交。嚴重者,在長期的心理壓力下,還會影響生理健康。

    那么,為什么人們會對一些不是噪音的聲音這么敏感呢?這是不是他們性格的問題,比如情緒管控欠佳?還是像強迫癥一樣的嚴重情緒障礙,大腦一些區域出了問題呢?

    大腦太過于活躍

    早期的研究者發現恐音癥與其他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如強迫癥和創傷后應激障礙。不過,許多患者并沒有這些大的精神性疾病。也不是因為壓力而出現耳鳴。

    為了弄清楚真正原因,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一次實驗。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是20個恐音癥患者,對照組是22個健康人。當這些受試者在MRI掃描儀中時,研究人員播放了三種不同的聲音。

    中性聲音:雨聲、沸騰的水壺發出的呼呼聲。

    令人不快的噪音:嬰兒的哭泣聲、尖叫聲。

    恐音癥者的觸發聲音:呼吸聲、咀嚼聲。

    結果表明,當這兩組受試者聽到前兩類聲音時,大腦反應并沒有太大區別,但是當恐音癥患者聽到第三類觸發聲音時,心率和皮膚導電性都會增加。這是為什么呢?

    大腦掃描儀顯示的結果表明,真正的原因是恐音癥患者的情緒控制系統出現了異常。當患者聽到了觸發聲音時,大腦不同區域的活動都會顯著增加,這些大腦區域的過度反應會引發一些生理反應,比如增加的心率和出汗。

    不僅是大腦邊緣系統各個區域有異常連接,研究人員還找到了恐音癥患者與正常人群大腦的關鍵生理差異。在恐音癥患者的大腦中發現了更多的髓鞘,髓鞘具有絕緣作用并提高神經沖動的傳遞速度。一般,髓鞘越厚,傳遞信息的速度越快。這也加劇了恐音癥患者大腦對觸發性聲音的過度反應,也可能是大腦情緒系統過度反應的生理原因。

    這些研究表明,那些恐音癥患者,并不是因為性格或者心理原因才對一些聲音過敏,真正的原因是他們的大腦出現了異常,這也說明恐音癥確實是一種生理疾病。

    遺憾的是,研究者們目前還沒有找到治療這一情緒障礙癥的方案。不過,我們可以在公共場合吃飯時,盡量不發出聲音,這樣既可以顯得有禮貌,也能照顧可能的恐音癥患者。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恐音癥患者,試著戴上耳機遠離這些噪音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小貼士:

    如何判定自己為

    恐音癥患者?

    2013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研究者們將恐音癥視作一個獨立的精神疾病,并且初步列出了一些診斷標準:

    ■ 患者會因為一些人為制造的聲音產生負面的生理和行為反應;

    ■ 聽到這些聲音時,患者先是感到煩躁和厭惡,隨后便很快升級為憤怒,有時還會出現失控的攻擊性行為;

    ■ 患者能意識到自己的反應是不理智的;

    ■ 患者傾向于主動回避會出現這些聲音的場合;

    ■ 患者會因自己的反應而感到焦慮和自責,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 患者的反應無法用其他精神障礙進行解釋。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7年第7期雜志文章

    • 發表于 2017-07-30 00:00
    • 閱讀 ( 76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