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言也善的值班編輯/春鱉
這是一個年經帖,但我們還是要答。為什么可樂永遠都是三元,為什么火車票幾十年不漲價,為什么路邊阿姨二十年來餛飩只賣三元一碗,為什么十年前火車站打車到我家是十五元,現在還是十五元?
在大家的生活經驗中,東西普遍都是漲價的,所以多年以來可樂一直不超過三塊錢,似乎可以說是良心了。一樣良心的,還有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烤魚片。以遠洋牌烤魚片為例,2005年的時候一包烤500g左右的烤魚片十幾塊,現在一包500g左右的烤魚片還是十幾塊。

日本的國民冰棍“嘎哩嘎哩君”甚至利用這種特性拍了個廣告,廣告中公司員工集體彎腰道歉,就是為了“嘎哩嘎哩君”漲價了十日元(折合人民幣6角錢),營造出了一種“我們死扛多年沒漲價還不是為了消費者嚶嚶嚶”的悲情氛圍。怎么說呢,咪咪蝦條至今仍然賣五毛錢一袋人家說什么了嗎。

但考慮到貨幣貶值,嘎里嘎哩君們的道歉似乎又充滿了誠摯。以國內為例,2017年的物價水平為2000年的三倍左右,所以可樂不但沒漲價,還
降價了。
可樂公司這么做肯定不是出于慈悲,而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慮。首先,商品的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而是由供需關系決定。如果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足夠多,價格就很難太高。如今市場上的飲料種類非常多,可樂要是漲價的話,銷量就會減少,得不償失。
更何況可樂的成本非常低,即使不漲價,依然有的賺。尤其是糖,在幾百年來大型熱帶種植園的普及下非常的便宜,那可樂成本究竟有多低呢,網上有張圖:

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僅售三元錢的可樂仍有五毛錢利潤。
更何況可樂并不是在哪里都賣的像中國這么便宜,英美德法的可樂售價是中國的三四倍。更何況可樂公司從誕生之初就沒打算在瓶裝可樂上賺錢,而是主要靠柜臺生意發家——就是麥當勞里9塊錢一杯的那個自來水兌出來的可樂。

更何況可樂公司也不是不想漲價。歷史上,可口可樂公司曾經為了既想漲價又不想耽誤自動售貨機的生意,喪心病狂地出制造0.75美分的硬幣(沒成功)。
而過去十年里,中國大陸的一般瓶裝可樂容量從600毫升降到了500ml,含糖量也降了,這其實也是變向漲價了。在英國,飲料含糖量越低交的稅越少,可口可樂公司就是這樣的
省錢小能手。
總而言之,你看到的可樂芬達冰紅茶們三元錢的價格,是市場上的飲料巨頭們充分博弈的結果。就算這樣,也阻擋不住全球碳酸飲料市場需求下跌的趨勢。最近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從美國開始逐步停產零度可樂,且喝且珍惜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