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炎炎夏日,心靜真的可以自然涼嗎?

    時值盛夏,艷陽高照,此時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季節,也是暴雨最為集中的時令,表現出高溫炎熱和桑拿天氣頻繁交替。盡管夏季的外界環境溫度往往遠高于我們的體溫,但是我們的生理系統還是會調節我們的核心體溫使其保持在37.2°C左右一個相對較窄的范圍內。這是由于只有在這個溫度區間內,我們身體的大多數酶(一種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才能保持較高的活性以催化各種生化反應來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人體溫度的平衡受到環境溫度、濕度、空氣流動以及我們衣著和生理上新陳代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外界環境溫度高于機體的溫度時,機體為了更快地散熱會增加心率和呼吸頻率,促進血液循環,將內部熱量帶到體表,然后通過出汗時的蒸發作用和空氣流動等方式將熱量散發出去。

    圖一:人體熱量交換的方式 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全球變暖趨勢加劇,夏季時的高溫酷暑在發生頻率和強度上都有明顯的增加。盡管我們身體具有散熱機制來保持體溫的穩定,但如果長時間暴露于溫度過高的環境之中就有可能導致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并對腎、腦、心臟和肌肉等重要器官和組織造成損傷,嚴重者可以導致中暑甚至死亡。例如2003年席卷歐洲的高溫天氣導致歐洲各國近兩萬人死亡。在各種人群中,老年人由于年齡增長,軀體較年輕人含水量大為下降,且大腦對于溫度變化的敏感度下降,更容易中暑。

    炎熱不僅能引發身體方面的不適反應,也會誘發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炎熱會使人們的睡眠質量下降。睡眠質量欠佳會導致注意力較難以集中,更容易體驗到困乏、勞累甚至是抑郁情緒等。炎熱也會引起我們大腦中的神經遞質系統的平衡性發生變化,如果這種平衡性被打破,就會影響到我們對情緒和行為的控制。有研究認為中腦區域特別是背縫神經核的五羥色胺神經遞質系統的活動情況對夏季時的情緒變化有著比較重要影響。五羥色胺對情緒的調節至關重要,高水平的五羥色胺往往伴隨著更愉悅的心理體驗,相反,如果五羥色胺分泌水平較低,往往伴隨著抑郁情緒。

    “心靜自然涼”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體驗,盛夏季節中的情緒劇烈起伏往往會讓我們更加煩躁,更覺酷暑難耐。其實,情緒變化可能與我們的體溫感知有著密切聯系。有大量研究表明,情緒反應通過調節心血管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等來幫助個體應對環境中所遇到的挑戰。這些系統涉及多種生理生化反應,與熱量的產生與代謝息息相關。

    為了考察不同親近關系人物對被試體溫的影響,有研究者將被試的情人以及普通朋友的照片呈現給被試觀看,然后測量身體各部位體溫的變化。結果發現,當被試在觀看情人照片時,他的體溫有了明顯增加。但當其在觀看朋友的照片時其體溫沒有發生顯著改變。這可能是由于情緒引起了神經系統如副交感神經的變化,并最終體現在體溫方面的變化。

    另外有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更深入地探討了情緒與體溫變化的關系。研究者先給被試呈現帶有情緒特征的刺激如情緒性詞語以誘發被試的情緒體驗,然后要求被試報告在觀看情緒性詞語時所體驗到的身體不同部位活性變化情況,如增加或減少,并在人體輪廓上用暖色或冷色加以標記。結果表明,相對于中性(Neutral)情緒,其它各種正性或負性情緒狀態如高興或憤怒等情緒體驗都伴隨著身體相應部位活性的增加。以上結果為 “心靜自然涼”提供了較好的科學解釋和依據。

    圖二:不同情緒體驗時人體各部位的活動情況 圖片來自參考文獻4

    高溫也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的特殊人群如情感障礙、老年癡呆、妄想癥等患者對炎熱比較敏感,在夏季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就醫率。有研究表明,在炎熱的環境里,隨著溫度的劇烈上升,人們的抑郁和心境的低迷程度會加重,會表現出更頻繁的吸煙或飲酒行為傾向;同時,炎熱也伴隨著親社會性行為的下降,更容易將一些中性行為視為挑釁或攻擊性行為,表現出較多的暴力或攻擊性傾向;例如Liuba Belkin等人對大型商場里的工作人員研究發現,當環境溫度高到讓人們感到不適時,商場里的工作人員比以往表現出更少的親社會性行為,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幫助顧客搬運商品、導購、指路等。

    由于炎熱的夏季對人們抑郁情緒的重大影響,有人提出了夏季抑郁癥(Summer Depression)這一概念,夏季抑郁癥的癥狀表現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體重下降、易激惹和焦慮等。對于夏季抑郁癥來說,一些人可能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而另一些人可能是由于與夏季相關的一些應激源累積的結果,導致心情抑郁。對于夏季抑郁癥的具體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專家推測可能與氣溫和濕度的上升、白天較長等原因有關,這些會導致個體過度暴露于陽光和高熱量的環境之中。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可能是晝夜時長的變化引起的,晚上暗得很晚而早上亮得很早會導致人們睡眠的不適應,先前的作息被打亂,也可能是夏季抑郁癥的原因。

    但需要指出的是,炎熱的夏季是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每年都需要經歷的季節,是正常的自然規律,無需恐懼。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降溫避暑,積極面對,以減少熱浪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那么,如何避暑呢?可以嘗試以下一些方法:

    1. 高溫時期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如果必須要外出可以選擇在早上或傍晚比較涼爽的時間段,地點盡量選擇一些室內場所,如博物館、圖書館、商場等具備空調冷氣的場所,在戶外可以通過遮陽帽、遮陽傘或防曬服等方式來躲避陽光的直曬。

    2. 居家時需要拉上朝陽的窗簾以隔離炎熱的陽光,及時打開空調和風扇等來降溫,在降溫時應避免為了貪涼對著空調和電扇直吹。

    3. 在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剩菜剩飯和生冷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4. 同時,為了補充身體揮發的水分應及時喝水。可以在夜晚從事一些強度不大的娛樂活動,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需要強調的是,對于必須在戶外進行工作的工作者來說,及時補水、休息和遮陽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強度應循序漸進,注意自身的耐受程度。如果因為氣溫過高出現中暑癥狀,應及時就醫。

    (作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魏楚光)

    參考文獻:

    1 Hansen, A. et al. The Effect of Heat Waves on Mental Health in a Temperate Australian C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6, 1369-1375, doi:10.1289/ehp.11339 (2008).

    2 Belkin, L. Y. & Kouchaki, M.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helping.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 Field, C. B.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pecial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4 Nummenmaa, L., Glerean, E., Hari, R. & Hietanen, J. K. Bodily maps of emo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 646-651 (2014).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08-02 00:00
    • 閱讀 ( 73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