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周末早晨,小明悠閑地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拿起《新概念英語》,打算背100個單詞,可是沒過多久,小明便開始哈欠連天。小明伸了伸懶腰,哇,好困啊~可是我才睡醒啊!親愛的們,你們是不是也遇到過小明這樣的經歷,即使休息得很充足,只要一拿起書沒多久就開始犯困?關于這個問題,網友們調侃,那是因為讀書,是夢開始的地方啊!
【條件反射形成的不良習慣】
睡眠本來是與看書活動無關的人的本能行為,但由于與無關刺激建立了聯系,就形成了相應的條件反射。如人在疲勞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看書學習,當拿起書時,又抵制不住疲勞的侵襲,便想拋書睡覺,但又覺得不學不看不行而勉強支持,多次反復以后學習與睡覺這兩種無關的活動就聯系起來了,經過不斷強化,這種聯系逐漸固定下來,以后看書便成了瞌睡的誘發因素,只要拿起書便想睡覺。
當然,有些人并不是因疲勞而引起,也可能因對學習反感而形成這種抑制性條件反射。比如因為看書得到了某種厭惡的感受,多次反復之后,看書的興奮受到抑制,而這種抑制可能又與睡眠之間產生聯系,所以也是一看書就犯困的原因之一。
【注意的喚起與穩定性】
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卡尼曼(D.Kahneman)從資源分配的維度,提出了注意的資源有限說,也叫中樞資源分配理論。該理論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執行任務的數量有限的能量或資源,并且用這種能量或資源的分配來解釋注意的機制。
卡尼曼指出,注意是從喚醒開始的,而喚醒與心理資源有著密切聯系,當然也受到情緒、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對注意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因素的資源分配方案又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制約,例如,喚醒因素可能獲得的能量、個人的意愿、對完成任務所需要能量的評價以及個人的長期意向等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對這些因素進行權衡的基礎上得出的資源分配方案就體現了注意選擇的過程和實質。
假設小明拿起的書本不是《新概念英語》,而是他很愛看的一本武俠小說,相信昏昏欲睡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發生。挑燈夜讀自己鐘愛的小說這種經歷不知你是否有過?因為你所愛的小說強烈地喚醒了你的注意,并把它全部投入,所以書本內容是不是你所感興趣的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即使小明對《新概念英語》不感興趣,但是明天的一場英語考試對小明至關重要,大概小明非但不會在早晨想要睡覺,還要廢寢忘食地臨時抱佛腳了吧。
另外除了注意喚起之外,注意的穩定性也是至關重要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在某種事物上的一種品質。注意穩定的標志是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
【影響注意的穩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個方面】
1. 注意對象的特點:注意對象本身的一些特點影響到注意在它上面維持的時間長短。一般來說,內容豐富的對象比單調的對象更能維持注意的穩定性。相對于一個透明的玻璃茶杯,人們可能會花更多時間來關注一幅色彩豐富的圖畫。此外,活動的對象比靜止的對象更能維持注意的穩定性。相對于一幅畫,人們又可能花更多時間關注活動的電視畫面。
對新生兒研究表明,他們注視人臉和復雜圖形的時間遠比注視墻壁和燈光的時間長。但并不是說事物越復雜,刺激越豐富,注意力就越穩定。過于復雜、變幻莫測的對象反而容易使人產生疲勞,導致注意的分散。小明所看的《新概念英語》就是相對比較單調的一個對象,所以這影響了他的注意穩定性。
2.主體的精神狀態: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點之外,個體的主觀狀態也影響注意的穩定性。一個人身體健康,情緒良好,精力充沛,就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個人處于失眠、疲勞、疾病狀態,或者情緒受挫的情況下,注意無法保持穩定,活動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3.主體的意志力水平:注意的穩定性實際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種干擾。主體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就可以戰勝各種困難,克服自身缺點和不足,始終如一地保證活動的進行和活動過程的高效率。囧,大概小明的意志力不太夠了。
【怎樣避免看書犯困?】
1、疲勞困倦時不要看書。 人體機能活動具有一定限度,活動超過限度,大腦皮層就會自動進入抑制狀態。這就是所謂的保護性抑制。因此,自己感到疲勞困倦時,就不要勉強支持看書,尤其是不要"開夜車"看書,以避免形成不良習慣。
2、飯后不要馬上看書。人進食后,消化系統的活動量加大,大腦血液流量相對減少,中樞神經主要控制消化系統,而對其它部位處于抑制狀態,如果此時看書,不僅效果差,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
3、睡覺前最好不要看書。有些人習慣躺在床上看書,把看書當作催眠,這種習慣最易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
4、劇烈活動或情緒過于激動后,不應馬上看書。因為大腦皮層神經的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規律,大腦皮層出現興奮之后,隨之就會產生抑制。如果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之后就看書,就很容易與抑制反應建立聯系,并產生抑制性條件反射。
5、不妨學學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哈哈,開玩笑,有害身心健康的動作切勿模仿)(作者: 笑笑)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