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原諒的?也許不是:一項新的研究認為,劈腿的人會感到自己的行為是不道德的,但是他們會嘗試將過去的欺騙行為合理化。
大部分人自認為自己品行端正、循規蹈矩。他們同時也認定,出軌行為是錯誤的。那么,那些劈腿的人是如何生活下去的呢?理解他們如何使欺騙行為和他們心里的想法如何達到一致,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好人”也會有不忠的舉動。
失調理論預測,當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不一致時,就必須付出些代價。你有沒有想過,大家都知道煙就像是 “點燃癌癥之火的火柴”,為什么現在還有那么多吸煙者?吸煙者知道會引發癌癥,但可能想到“我吸煙不是很多”或“我奶奶一天吸兩包煙,活到90歲!”。通過這些合理化的想法,人們就會感覺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是一致的。
同樣,出軌者會把自己錯誤行為的危害估計到最小,以此來應付知道自己做錯了事的意識。發表在《社會和人際關系》雜志的作者的一項新的研究提出,對伴侶不忠的人會感到自己的行為是不道德的,但是他們會嘗試將過去的欺騙行為合理化。
為了驗證這個觀點,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把受試者隨機分配為“忠實”或“不忠”等四個不同的實驗組。你可能想知道,在心理學研究中如何讓人欺騙(或忠實于)他們的伴侶。即使研究人員可以實驗室里創建這樣的受試組,但出于倫理方面的原因,你可能認為他們無論如何不應該這樣做。研究者依靠事實巧妙地避開了這些問題:當你戀愛時,你可能仍然與其他你覺得有吸引力的人打交道,這種程度的交流也可以算作一種輕微的不忠。
受試者被要求回憶過去的戀情,然后思考一下,在那段日子里他們被除了伴侶以外的哪些人吸引。例如,如果《老爸老媽的浪漫史》中的泰德參與這項研究,他會被要求回想他與維多利亞(當然他們現在不在一起)的關系,還要仔細考慮一下,如果他與維多利亞的同時還在跟羅賓交往調情的情形,回答“不忠程度”的問題。
這是實驗中真正巧妙的部分:給予受試者“錯誤反饋”(或不準確的信息),讓他們認為,與其他受試者相比,自己過去的不忠行為是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在這項研究中,如果泰德被分配到“不忠”實驗組,他將會相信,他過去與羅賓特別頻繁的交往和親密關系,比起其他出軌的人,從本質上講自己只是對維多利亞的相對出軌。
結果表明,覺得自己不忠的受試者比“忠實”狀態有更多負面情緒。這些人也更有可能反饋說他們討厭自己。簡而言之,由于自己的劈腿行為,他們感到不舒服。他們也傾向于淡化他們的不忠,會反饋說:這不重要,不代表他們總是如此(“這不是我經常干的事”)。
簡單的說,人們知道劈腿行為是錯誤的,但是一些人仍然這樣做。這種行為通常令他們感覺很糟糕。但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認知技巧,他們能夠對過去的不檢點行為打上折扣,以此換取更好的自我感覺。他們自己的不良感受減少了,但是可能造成消極后果:也許他們不能從犯下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將來可能很容易再度出軌。(翻譯:張文韜 審校:張佳)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