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不暢
秋冬季節手腳冰涼多是經絡不通暢所致。對于老年人來說,手腳冰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腎臟功能衰退,造成動力不足;而對于年輕人來講,壓力過大、情緒不好、生活習慣不好或者是末梢循環不好,都可能造成經絡不通暢,從而手腳冰涼。
陽虛體質
大多數的手腳冰涼人士是由于陽虛體質所致。如果在添置保暖衣物之后,手腳仍然感覺寒意,就應該注意是否出現了中醫所說的‘陽虛’體質,多為脾腎陽虛。若陽氣不足,無法運達至手腳等肢體軀干的末梢部位,便會出現畏寒、手腳冰涼等現象。因此,緩解手腳冰涼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調理身體。
氣血兩虛、脾陽不振、肝氣郁結
有可能是感受寒邪導致氣血淤積和肝氣郁結。前者指受涼時四肢冰涼,顏色青紫,嚴重時甚或覺得疼痛。后者指平常情緒不穩,心情抑郁時出現手足不溫,心情平復后癥狀可消失。
穿衣保暖
很多女生常常貪圖美麗穿短裙,長時間身體受涼必然會導致手腳冰涼,所以保暖是手腳冰涼調養的第一重點。如果自身經常出現手涼腳涼的情況,出門時最好把毛帽、手套、圍巾穿戴齊。女性平常不要穿太緊的衣服,以防因緊縛阻礙血液循環,進而加重手涼腳涼的情況。
補充水分
水分的補給是非常重要的,攝取水分的同時能夠排出體內的廢物,更能使血液循環暢通,每天補充2升的水分為佳。
按時吃飯
最好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能夠幫助維持體溫。若預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無法按時吃飯,可以事先準備些餅干、面包,或是人參茶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少吃寒涼
手腳發涼者遠離“寒”,少吃生冷食物,如涼皮、冰激凌等。秋季主陰,達到陰陽平衡應少吃冷食以及辛辣、油膩等重口味的食物,但過于燙嘴也會對腸胃造成反常刺激,以溫為主。
適量運動
可以通過打太極拳、步行、慢跑、爬樓梯、健身舞等全方位鍛煉。如手冰涼,上肢的活動量應大些,如果腳冰涼,下肢活動量應大些,通過加強對手腳的鍛煉,可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打太極拳可以讓全身各個部位運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是保持手腳溫暖最好的方法。
早睡早起
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是改善畏冷的第一步,秋冬季夜長日短,秋冬季最好的睡覺時間是晚上九點前。但是現代社會不容易做到,那么最晚要在11點之前上床。
多曬太陽
平時曬曬太陽。曬后背能起到補陽氣的作用。天氣寒冷,此時曬曬后背,還能驅除脾胃寒氣,有助改善消化功能。上午10點至11點曬太陽最好,因為這一時段陽光中的紫外線偏低,能使人感到溫暖柔和。
飲食溫補
通過食物的調理也能讓身體暖和起來,如堅果類的核桃仁、芝麻等;蔬菜類的韭菜、胡蘿卜、菠菜等;水果類的杏、桃、木瓜等,其他如牛肉、羊肉、糯米、黃豆、紅棗、紅糖等都屬于溫熱性食物。
晨起含姜片:每天早晨起床后,先飲一杯開水,然后將生姜刮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放入盛開水的碗中燙一下,然后將姜片放在嘴里含10—30分鐘,慢慢咀嚼,切勿一次吞下去。堅持食用,對預防感冒大有裨益。
喝生姜大棗湯:每日清晨取大棗10個、生姜5片、紅糖適量,煎湯代茶飲,每日1次,特別適合冬季手腳發涼的朋友食用。
泡半身浴
可以通過泡半身浴來活血暖身,消除疲勞,放松身心。水溫宜在37℃~38℃,時長控制在20~30分鐘,泡到胸口以下即可,肩頸處可以搭兩條干毛巾來保溫。有條件的話,在水中滴入幾滴植物芳香精油,效果更好。
熱水泡腳
手腳冰涼多是由于經絡不通暢所致,搓手、跺腳、抱暖水袋、早晚泡手泡腳等方法,都能促進末梢循環,從而暢通經絡讓手腳回暖。泡腳是緩解手腳冰涼一個十分有效的方式,有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驅散寒意。每天可以讓水浸過腳踝,在40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泡20分鐘。
穴位按摩
涌泉穴位于腳心部,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再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補腎壯陽,能讓手腳快速暖和。
心情平和
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有人測定,當情緒激動時,手的溫度可很快地從℃降至24℃,平靜后才緩慢地恢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