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一種常見的絕癥是什么?心臟病?糖尿病?不!按照唐悠悠的說法,是拖延癥!拖延癥,顧名思義就是本來有很多事要做,但是一直拖著不做,用父母的話說,這是懶,自己不勤快。那么拖延癥真的只是心理問題么?
以前人們確實是這么認為,但有科學家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一部分人天生就是勤勞的小蜜蜂,做事從不拖延。隨著腦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拖延癥還真不只是“我懶得做”這個簡單。我們都知道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受到大腦的調控,具體的說是受到大腦皮層的控制,大腦皮層是包裹在大腦外側的連通皮狀結構,也就是我們看大腦標本時候看到的最外面的那層結構,大腦皮層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凹陷的部分我們稱之為“腦溝”,凸出來的叫“腦回”,腦溝和腦回極大的增加了大腦皮層的面積,成年人的大腦皮層約有2200平方厘米,遠大于顱骨的表面積。
在這么大的面積上,為了達到處理事務的最高效、經濟化,大腦把皮層劃分出很多區域,分別執行不同的工作。其中,分布在前額部位的額葉皮層負責高級認知功能,比如一些抽象思維、學習、情緒等等,也負責自主運動的控制,例如翻書、打字。因為要負責的工作太多,額葉又把自己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分別稱為初級運動區、前運動區和前額葉,電刺激前額葉皮層不引起任何運動反應,故又將其稱為非運動額葉區,雖然它不會引起任何運動反應,但前額葉皮層的工作可是相當重要,它主要負責大腦的執行功能,比如控制沖動、安排計劃等,同時它還參與運動反應及與之相關的學習行為的調節,另外,它還起到過濾器的作用,降低來自其他腦區的刺激,以保證工作的專注性。
通過對經常拖延的人的大腦掃描,科學家發現這些人的前額葉皮層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或低活動性,這導致他們不能很好的過濾來自其他方面的刺激,注意力容易渙散,進而導致處理事物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拖延癥了。可見拖延癥真的不只是父母口中的“你就是不愿意干”這么簡單,不過話雖如此,我們也不能因此就放棄治療,除了病理性的前額葉損傷之外,我們可以通過鍛煉來刺激前額葉的功能,比如合理安排工作計劃,避免外界干擾,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并強迫自己完成等等。通過持續性的刺激,前額葉的興奮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慢慢的我們也就不拖延了。對于孩子來說,如果父母發現他一直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任何事,除了督促他之外,還要盡早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好,也許他真的不是“不想做”,而是因為大腦生病,“不能做”。(作者:單少杰)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