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醫學上稱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便稀薄,是多種類似癥狀的統稱。
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細菌病毒感染。人體通過食物或其他途徑感染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氏菌、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會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小腸每天吸收7~8升水,大腸每天吸收400~1000毫升水,當腸道受到細菌病毒等感染時,腸道上皮細胞的通透性發生改變,使腸道不能正常地吸收水分以及電解質,因而會發生腹瀉。
其次是消化不良。如果飲食無規律,進食過多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會由于胃動力不足導致食物在胃內滯留引起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同時,由于腸道對食物不能完全吸收,會出現水以及電解質大量丟失,從而引起腹瀉。
再次,進食冷食和腹部著涼也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腸蠕動增加,腸道水和電解質流失,繼而引起腹瀉。
此外還有很多可能引起腹瀉的因素,比如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后,因為小腸乳糖酶的缺乏或活性低下,未分解吸收的乳糖進入結腸后會被腸道中存在的細菌發酵成為小分子的有機酸,并產生一些氣體如甲烷、二氧化碳等,引起腸鳴、腹脹、腹痛、排氣、腹瀉等癥狀。
因此,很難一言概之拉肚子是因為什么,但一般伴隨腸胃功能紊亂。從另一方面看,過度進食后的腹瀉能減輕腸胃負擔,食物中毒后的腹瀉能緊急排除有害物質。總而言之,拉肚子的原因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作者:張麗娜)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