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城市的人到了農村,有的人皮膚上往往會長紅疙瘩,常常奇癢難忍,有時抓破了會變成糜爛,這是什么緣故呢?許多事實都說明這與某些昆蟲叮咬有關,如蚤、虱、臭蟲、螨、蚊等節肢動物的叮咬,引起皮膚過敏和炎癥反應,我們稱之為蟲咬皮炎。
蟲咬皮炎的共同特點是叮咬處有針頭大咬痕,皮損部位與叮咬部位一致,皮損多見于軀干、四肢及臀部,呈群集性或散在分布、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紡錘形或橢圓形的淡紅色風團樣丘疹和(或)丘皰疹,常因劇癢而影響睡眠,搔抓后可出現糜爛、結痂。嚴重程度與昆蟲種類、數量和患者的敏感性相關。在農村長大的或經常在農村活動的人,由于對蟲類刺激的抵抗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所以很少發病。
蟲咬皮炎經適當治療,一般消退比較快,但是有的人由于蟲咬引起的刺激,再加上人工刺激,如經常搔抓,用熱水燙洗或者用肥皂洗,皮疹就會不斷發展,病程就會延長。特別是搔抓,常把皮疹抓破,使細菌容易侵入,引起感染。同時搔抓使皮疹不斷遭受機械性破壞而較難痊愈。所以發病后盡量避免搔抓是最重要的。
預防的要點在于消滅蟲害,改善環境衛生,加強個人防護。發病后的治療,以止癢、消炎為主。口服抗組胺藥并配合維生素C及鈣劑均有較好的療效;外用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霜劑等有利于皮損消退;糜爛滲出時可選用3%硼酸溶液、0.1%~0.3%醋酸鉛溶液等進行濕敷;繼發感染則需要應用抗菌藥物治療;若皮損廣泛、癥狀重者,可酌情考慮短期口服潑尼松。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