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個人和社會使用的最古老的貨幣形式之一。金本位制是一種貨幣制度,流通中的貨幣,通常是紙幣,其價值直接與黃金儲備掛鉤。固定在這一標準下的貨幣也變得相對固定,允許可預測的貨幣兌換。相反的是法定貨幣,這意味著中央...
黃金是個人和社會使用的最古老的貨幣形式之一。金本位制是一種貨幣制度,流通中的貨幣,通常是紙幣,其價值直接與黃金儲備掛鉤。固定在這一標準下的貨幣也變得相對固定,允許可預測的貨幣兌換。相反的是法定貨幣,這意味著中央銀行有能力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而不考慮任何固定的標準。

金本位將紙幣的價值與黃金的價值直接聯系起來當經濟歷史學家提到金本位時,它們通常指的是19世紀末建立的國際金本位制。英國爆發了一場銀幣危機,最終導致美國暫停了所有的白銀支付,這一標準始于1871年,當時統一的德國將德國馬克作為嚴格的金本位貨幣,幾乎所有的全球經濟大國都緊隨其后。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個最初的體系達到了它的第一次危機。發動這場戰爭的難以置信的費用迫使英國采取行動凡爾賽條約規定了投降的條件,迫使德國交出大部分黃金作為賠款。表面上,這是為了加強獲勝國家的黃金供應。然而,另一個副作用是,德國沒有足夠的黃金維持金本位制盡管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工業大國,德國別無選擇,只能轉向法定貨幣。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德國和英國設法暫時恢復金本位制時,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主要經濟體,國際金本位制在1933年倫敦會議上正式消亡,當時與會國未能就黃金本身的價值達成一致意見。二戰后,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等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成功地反對恢復這一標準,貨幣開始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交易協議。1972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開創了自由浮動貨幣的時代,黃金甚至失去了作為中央銀行儲備會計基礎的地位。雖然擁有一個固定的貨幣體系使得全球貿易有了巨大的擴張,但金本位并非沒有重大問題這個標準比經濟增長慢,是高度通貨緊縮的標準。例如,美國在改用這種標準后,經歷了長達14年的通貨緊縮時期。當地也可能發生巨大的價值扭曲,例如在馬鈴薯大饑荒期間,對愛爾蘭人來說,出口土豆到英國比賣給饑餓的當地人更有利可圖,金本位制給稅務機關施加了壓力,要求稅務機關取消進口關稅,轉而征收對本國公民征收的所得稅和銷售稅。在基于這一標準的經濟體中,由于政府沒有能力在經濟需要時印更多的錢,信貸變得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