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2013諾貝爾物理獎:希格斯玻色子為什么又叫上帝粒子?

    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由弗朗索瓦?恩格勒和彼得?希格斯共享,他們提出了一種理論機制,該理論解釋了亞原子粒子的質量起源,最近,因為在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對撞機上的ATLAS和CMS實驗中發現了它所預言的基本粒子,讓該理論獲得驗證。

    希格斯玻色子 (Higgs boson) 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所預言的一種基本粒子。標準模型是粒子物理學的核心理論,它描述了我們可見宇宙的基本粒子及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力,它屬于量子場論的范疇,兼容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標準模型將基本粒子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它組成了物質,它具有半整數的自旋并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另一類是玻色子,它負責傳遞各種作用力,它擁有整數自旋且并不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

    標準模型中的希格斯機制解釋了基本粒子為什么會有質量,簡單地講,就是基本粒子因為與遍布宇宙間的希格斯場相互作用而擁有了質量。希格斯子屬于玻色子,它是希格斯場的副產品,它沒有自旋,不帶電荷,非常不穩定。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中心宣布大型對撞機上的CMS和ATLAS兩個實驗組分別探測到疑似希格斯子的新玻色子,2013年3月14日再次發布新聞稿,正式確認了先前探測到的是希格斯子。標準模型共預言了 61 種基本粒子,希格斯子是最后一個被實驗證實的。

    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這么一個名字。萊德曼不喜歡“上帝粒子”這個名字,他喜歡開玩笑說,他其實想叫它“該死的粒子”,因為希格斯玻色子是如此難以找到。“上帝粒子”源于萊德曼的《上帝粒子》這本書,這個綽號也讓許多物理學家對它心生畏懼。

    而另一件關于上帝粒子有趣的事情是,彼得?希格斯關于新粒子的那篇最著名的論文最初是被拒了。但這卻成了一件好事,因為這讓希格斯有機會在論文里多加了一段話,引入了如今非常著名的希格斯粒子。1964年,希格斯寫了兩篇論文,每篇都只有兩頁長,內容就是現在被稱為希格斯場的東西。《物理快報》(Physics Letters)接收了第一篇論文,但拒掉了第二篇論文。著名物理學家南部陽一郎(Yoichiro Nambu)在評審第二篇論文的時候,建議希格斯加上一部分內容來解釋這一理論的物理學意義。希格斯加了一段話,預言這個場中的一個刺激,就像大海中的一個波浪那樣,會產生一種新的粒子。然后,他把改過的論文投給了那家雜志的對手——《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結果發表了。

    • 發表于 2013-10-09 00:00
    • 閱讀 ( 105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